这个原醛病例误诊的原因?真相只有一个(答案见主帖视频)

临床上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莫过于误诊,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考验大家是否练就火眼金睛的时刻到了。
患者男性,49 岁。主诉:血压升高 8 年,乏力 2 天。
现病史:8 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最高 180/110 mmHg,予依那普利 10mg qd、施慧达 2.5mg qd,血压控制 130-150/90-100 mmHg。2天前受凉后乏力,外院查血钾 1.7 mmmol/L,血压 133/105 mmHg。
家族史:父亲有高血压。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 立位血浆醛固酮:514 pg/ml(30-400)
- 立位血浆肾素浓度:14.6 μIU/ml(4.4-46.1)
- 立位醛固酮/肾素比值(PAC/PRC):35.2(指南,正常<37)
原醛筛查阴性?低于指南中标明的切点就排除原醛?排除药物因素后再次筛查



到这里,这样的病例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转到泌尿外科,这个病例也不例外,并且进行了左侧肾上腺结节切除术。
术后 1-3 月随访: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血钾 3.6 mmol/L,血压 160-180/100-110 mmHg。
术后 6 个月随访:加用螺内酯 20mg qd。血压 130/80mmHg。
好了,问题来了,这个原醛病例的分型是什么?你认为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欢迎回帖说说你的看法。
-----------------------------------------------------------------------------------------------------------------
【答案公布】本病例为特醛症。误诊的原因是没有严格按照指南共识中的诊治流程来操作,单侧醛固酮高分泌才能做手术,显然这个病例中缺少这一步,导致认为是肿瘤,实际上是增生。
详见下方视频解读 ↓↓↓ 时长10 分 38 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