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需长期规范服用抗凝药
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
房颤患者需长期规范服用抗凝药
健康报, 2020 年 5 月 5 日 星期 二(5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李佳
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与普通人群相比,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等患者及肿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更容易迅速发展为危重症病例。
因此,房颤患者作为高危易感人群,在防疫期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规范服用抗凝药,积极预防中风,显得尤为重要。
房颤患者警惕脑中风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指心房收缩功能失常引起持续性的心律失常。通俗来讲,正常的心跳是60~100次/分钟,当房颤发生时,心跳明显加快,可达100~200次/分,且跳动节奏不规律。房颤本身症状很轻,心慌不适为主,心率慢时可无症状。
房颤可能导致脑中风、心力衰竭和痴呆等疾病,这些有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其导致最常见的疾病为脑中风,因为心房不能规律地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该类血栓随着心脏搏动,从左心耳脱落,一旦进入大脑,就会导致脑中风,轻则致失语偏瘫,重则致痴呆或死亡。因此,在新冠疫情下,房颤患者虽然在家中,但预防脑中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抗凝用药不能随意停止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脑中风的有效措施。房颤患者按时规范并坚持长期服用抗凝药,可有效降低脑中风发生的风险。中断或不规律的抗凝治疗不仅不能有效预防中风,还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有两大类: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
1.华法林
华法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性事件有效的药物之一,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它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治疗窗窄,需要严格把控剂量,才能达到有效抗凝又不增加出血风险的目的。华法林的剂量若不够会达不到效果,而超量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同时还必须定期强制监测国际化标准值INR。另外,该药抗凝强度容易受到食物药物的影响。常见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和药物如下:
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芒果、大蒜、葡萄、柚等;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的药物:阿司匹林、头孢菌素类、甲硝唑、氯霉素、红霉素、别嘌醇、对乙酰氨基酚等;减弱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鱼肝油、豆类、蛋黄、苹果和梨等;减弱华法林抗凝效果的药物:巴比妥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利福平、维生素K类等。
2.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它们的临床应用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选择。这类药物拥有和华法林相似的预防中风疗效的前提下,还具有剂量固定,无须定期抽血检测,食物和药物影响不大的特点。
3.新冠药物与抗凝剂的相互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中指出“治疗新型肺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要注意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而房颤患者需要使用的抗凝药物中,华法林和利伐沙班都会与该药产生相互作用,利伐沙班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合用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禁止两者联用。
房颤患者如已经开始规律地服用上述的口服抗凝药,患者不要自行停用抗凝药物,也不能因为在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买药而减少用药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量效关系非常确切,医生给予的处方剂量都是依据大型临床试验和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适应证剂量,擅自降低剂量会影响患者的房颤卒中防治效果,带来严重的后果。
漏服后补救方法要得当
如果发生漏服抗凝药物,应该如何补救呢?
华法林:发生漏服时,未超过4小时可及时补服,超过4小时不用补服,第2天继续当前剂量服药,勿加倍用药。
利伐沙班:发生漏服时,若距离下次给药时间大于12小时,则补服漏服的剂量,若距离下次给药时间不足 12小时则不用补服,第2天继续当前剂量服用,勿加倍用药。
达比加群:发生漏服时,若距离下次给药时间大于6小时,则补服漏服的剂量。若不足6小时则不用补服,下次给药时继续当前的剂量服用,勿加倍用药。
居家期间需要特别注意,服用抗凝药易发生出血风险。如果出现了一些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需要在做好防护后及时到医院就医。对于所有正在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外伤发生。如果出现轻微的牙龈出血,往往问题不大,如果皮肤有瘀块,可以进行冷敷。但如果出现严重出血则应该做好防护后及时到医院就诊。
(梁颖娥整理)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