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倍他司汀后心悸、眩晕加重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78岁
主诉:服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后眩晕加重
简要病史:患者2023年11月3日因眩晕就诊我院门诊,开具“盐酸倍他司汀片”后回家。当晚20时左右服用“盐酸倍他司汀片4mg”,22时左右出现头昏、心悸、乏力、站立不稳,当时未至医疗机构就诊,卧床休息至2023年11月4日02时左右上述症状基本缓解。随后未再服用过“盐酸倍他司汀片”。2023年11月4日10时就诊我门诊。
既往史:高血压,服用苯磺酸氯地平片5mg qd、厄贝沙坦0.15g qd,血压控制在110-120/70-85mmHg之间。腔隙性脑梗死,无后遗症,服用阿司匹林0.1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否认其他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17/73mmHg,脉搏76次/分,意识清晰,步态正常,伸舌居中,心律齐。病理征未引出。
讨论:盐酸倍他司汀是常用的抗眩晕药,可用于梅尼埃、动脉硬化、脑缺血等多种情况所致的头晕,此患者使用后眩晕加重伴心悸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分享:
盐酸倍他司汀是组胺类似物,常用于治疗梅尼埃病相关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亦可用于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高血压所致直立性眩晕、耳鸣等亦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消化不良和头痛。
作用机制:①对于神经组织组胺 H1 受体同时存在部分激动和拮抗剂的作用;②阻断突触前 H3 受体和诱导 H3 受体下调。
作用效应:①组胺的周转和释放增加;②脑血流量提高;③促进前庭代偿;④改变前庭神经核的神经元放电。最终改善前庭性眩晕和梅尼埃综眩晕发作的严重程度和频率。
本品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此外能增加耳蜗和前底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的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降低动脉压,并有抑制血浆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能延长大白鼠体外血栓形成时间,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
作用时间:倍他司汀吸收后迅速、近乎完全代谢为 2—吡啶乙酸(无药理活性);倍他司汀口服给药后 1 小时血浆(和尿液)中的 2—吡啶乙酸达峰浓度,半衰期为 3.5 小时。
组胺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具备多种生理功能,可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睡眠以及食欲调控,促进肺部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气道痉挛、狭窄,使病人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引起肠道平滑肌收缩,可以降低血压、增加心跳。此外,组胺还可以舒张血管,促进毛细血管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因此,组胺与组织的过敏反应,或者受到损伤后发生的炎症反应都有密切关系。

最后编辑于 2023-11-15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