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抗HP治疗效果如何评估?
消化溃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规范进展很快,有些细节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与落实。
……………………
病例介绍
主诉:腹痛2天,黑便5小时。
现病史:患者男,28岁,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隐痛,持续约2~3分钟后缓解,与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寒颤、发热,无头昏、头痛、胸闷、气紧,无背部及双肩放射痛,患者未给予重视及进一步诊疗。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具体量不详,遂来我院。
患者患病以来精神尚可,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小便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8.47×10^9/L,Hb135g/L。
大便隐血阳性。
门诊消化内镜检查(图)显示,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A1期,ForrsetⅡb);RUT(+++)。
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H.pylori(+)。
治疗方案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6周。
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消失,状态良好,按时随访。
随访时,要做哪项检查?
A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
B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C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D重复内镜活检组织学检查
E重复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
========
欢迎参与答题,2020年5月10日会将此次笔记汇总讨论。
该病例解答的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 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7,22(6):346-36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7):496-498.
=====================
解答:
选择B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根据
【陈述9】评估根除治疗后结果的最佳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4 周进行。
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 。
多数患者根除治疗后无需复查胃镜,可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是其中的最佳选择。评估应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8 周进行,此期间服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或PPI 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来源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 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7,22(6):346-360.
======
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从未治疗的患者有诊断价值,但是对于治疗后的患者不能反映是否现症感染,不可用于幽门螺杆菌。
重复内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有创检查,且准确性低于C13呼气试验不推荐用于复查。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是用来判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诊断。
===========
这个帖子似乎反映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认知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