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腹膜恶性间皮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19-12-02 · IP 上海上海
5944 浏览
iconlingguowei_111 达人已点赞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3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病例:患者,男性,51岁;

现病史:腹胀20余天,因伴随出现右侧腹痛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数天而入院,患者自述入院后出现发热(T38℃左右),无盗汗。经住院输液治疗后,腹胀有所缓解。因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多发占位而要求PET-CT进一步检查;

既往史:自述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

职业史:建筑工地工作2-3年,皮革厂工作2年左右

辅助检查:

肠镜检查提示直肠多发息肉;

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壁糜烂性炎;

CA125>600ng/ml

影像学检查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病理诊断:

img

腹膜间皮瘤

█ 概述

▷起源于腹膜表面间皮细胞;▷发病率约为1-2/100万,属临床罕见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男多于女;▷临床可有腹痛、腹胀等,无特异性;▷病因:石棉性原因,非石棉性原因。


█ 发病机制

石棉是导致间皮瘤发病的主要病因,从接触石棉到发现间皮瘤平均35~40年,发病高峰在接触45年以后。一般认为直径0.5~50µm长的石棉粉尘先进入呼吸道,然后经横膈淋巴组织网或血液进入腹腔并沉积在腹膜,形成石棉小体,有时在石棉小体周围可出现异物巨细胞反应。经消化道摄入的石棉纤维也可经肠壁到达腹膜。石棉小体不但不能被巨噬细胞消化,还可以引起反应性多核细胞增生,增生失控导致间皮细胞变异、癌变。

腹腔镜下图示

img


█ 恶性间皮瘤-病理分型

(1)纤维间皮瘤:由梭性细胞组成,伴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这种类型多见于局限性间皮瘤。

(2)上皮样间皮瘤:多见于弥漫性间皮瘤中,瘤细胞呈不同的分化状态,可形成高分化管状或乳头状结构,也可见未分化的片块状瘤组织。

(3)混合性间皮瘤:又称双向分化的间皮瘤,在同一个肿瘤内伴有纤维及上皮2种成分。混合型间皮瘤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及肉瘤样成分组织,形态类似滑膜肉瘤。
肉瘤样成分由梭性细胞组成,它与上皮成分常有过渡形式,因而可显示,间皮瘤是由单一种细胞来源的,与石棉有关的间皮瘤中常见到这种形式。



█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水、腹部肿块、胃肠道症状和全身改变。

(1)腹痛

早期腹痛多无明确定位,病程晚期以病变最多的部位腹痛最明显。腹痛程度较轻者仅感隐痛不适或烧灼感,重者可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甚或绞痛。
(2)腹胀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腹胀,发生腹胀的原因与大量腹水、肿块体积、消化道受压、胃肠道功能减低等因素有关。
(3)腹部肿块腹部肿块可发生于腹腔的任何部位,肿块增长比较迅速,是本病主要临床体征之一,也常常是有些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为单个肿块,常较大,甚至可占据大半个腹腔。少数病例可扪及多个大小不一的肿块。
(4) 腹水是腹膜间皮瘤的主要临床体征之一。据报道约90%的患者有腹水,尤以弥漫性腹膜间皮细胞瘤多见。腹水多为浆液性,少数呈血性,偶可呈黏液性腹水。
(5)胃肠道症状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等,少数病人可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
(6)其他




晚期病人可出现乏力和消瘦等全身症状。一些腹部巨大肿块和大量腹水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费力或困难、下肢水肿和排尿不畅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部分腹膜间皮瘤患者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轻度减少。

2.腹水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脱落的轻度乃至中度异型间皮细胞,需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

3.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为可溶性间皮素,是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最好的标记物。84%的恶性间皮瘤患者SMRP水平升高。用于诊断的血清学指标还包括CA125、CA153和透明质酸。


█ 诊断方式

临床表现、腹水化验、腹部超声、CT或MRI检查仅能提供关于腹膜改变和肿瘤存在的信息,诊断腹膜间皮瘤主要依靠腹水脱落细胞检查、腹膜穿刺或组织检查以及剖腹探查。腹水脱落细胞见大量间皮细胞(>15%)及典型的恶性间皮细胞可以确诊,但阳性率极低,肿瘤的最终诊断依靠组织学检查结果。

█ 影像学特点

1. 弥漫型

(1)显著的腹腔积液;

(2)腹膜不规则增厚,板层状改变;

(3) 广泛分布的腹膜结节、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

2. 局限型

(1)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囊壁厚薄不均、壁结节;

(2) 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3)一般无远处转移及腹水;

img

img

img

█ 总结

▷腹膜不规则增厚、腹膜多发结节,增强多呈明显强化;

▷累及范围广泛,病灶易融合,病变严重者见“盔甲征”;

▷增厚的腹膜或肿块中常见粗大扭曲血管影;

▷多合并大量腹水


█ 鉴别诊断

腹膜炎性病变: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脂膜炎

腹膜肿瘤性病变:腹腔假性粘液瘤,腹膜转移瘤,淋巴瘤,原发性腹膜浆液性癌,肠系膜纤维瘤病等。


腹膜炎性病变

1. 结核性腹膜炎

 ■ 概述

慢性结核杆菌弥漫性腹膜感染;常继发于肠、肺等结核;腹胀、腹痛及结核中毒等症状;腹部触诊有揉面感;


 ■ 影像表现

腹水常为中少量;壁腹膜增厚呈线带状,增强后有强化;肠系膜污垢状改变;大网膜增厚、粘连、部分呈网膜饼改变,强化明显;可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病例:男,74岁,低热伴腹胀,C反应蛋白高,血沉快

img

img

img

2. 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

■ 概述
脂肪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呈不同比例混杂存在;90%以上病人累及小肠系膜,偶累及结肠系膜;病因不明:特发性炎性病变,腹部手术、肿瘤相关;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无特异性,少数无症状;少数WBC、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

■ 影像学表现

血管周围脂肪密度影围绕,无血管侵犯;;肠系膜大血管周围分界清楚,不强化

边缘条索影(自限性);晚期可见病灶内血管扩张、受压改变;少数肿块内见囊变、钙化、肿大淋巴结。

病例:男,48岁,无明显不适

img

img

img

腹膜肿瘤性病变 

包括腹膜转移瘤,腹腔假性粘液瘤,淋巴瘤,原发性腹膜浆液性癌等


1、腹膜转移瘤

 常见于多种腹盆部恶性肿瘤(胃、结肠或卵巢肿瘤等)。

■  转移途径:

(1)沿系膜、韧带直接蔓延;(2)腹膜腔种植;(3)淋巴转移;(4)血行转移


■  影像学表现  

多种多样,与原发灶及转移途径有关

腹水:多中到大量,局限性(种植转移)

网膜改变:浑浊、增厚、结节、网膜饼、囊样改变

腹膜改变:壁或脏层腹膜 增厚、结节,脏器压迹

肠系膜:浑浊样、结节状改变,小肠壁增厚和肠管移位,增厚处可见强化,与正常腹膜强化不同,可伴腹腔淋巴结肿大。

病例:女,71岁,卵巢癌腹膜转移

img

img


img

、腹腔假性粘液瘤

▷腹膜继发性肿瘤,主要来源于阑尾的粘液肿瘤、粘液囊腺瘤或分化较好的粘液腺癌。

▷临床特异性表现为反复大量的胶冻状粘液样顽固性腹水,粘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

▷ 两个特点:粘液性腹水,粘液中肿瘤细胞


■ 影像学表现:

单或多囊样肿块;密度似水或略高;多有囊壁,大多厚度一致;边缘强化;脏器表面形成扇贝状压迹(典型征象);大量粘液性腹水,改变体位无流动;可见斑点状钙化;部分显示原发灶、腹膜结构受侵、淋巴结肿大。

病例:女,51岁,阑尾高分化粘液腺癌术后

img

img

img

3.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

▷ 除腹腔淋巴结肿大外,通常还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CT图像上多数病灶密度均匀▷ 可见钙化

▷ 轻度或中度强化

病例:

img

4. 原发性腹膜浆液性癌

▷ 是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之一
▷ 只发生女性▷ 是原发于腹膜间皮的苗勒管或第二苗勒管的恶性肿瘤▷ 肿瘤组织学与恶性卵巢表面上皮组织相同

▷ 约1/3病人被误诊为卵巢癌,但卵巢术后正常

下列情况需考虑本病:卵巢正常;腹膜包裹的部位大于卵巢表面;如果涉及卵巢,疾病局限于表面的上皮细胞。

原发性腹膜浆液转移癌▼

img


文中病例归全景所有,盗用必究。更多病例及影像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全景影像之家】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