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特鲁索综合征,一个有历史感的名字

读华斌主任文章有感,借此分享一例病例,灵感来自“特鲁索综合征”。
患者男61岁,突发右上肢疼痛、水肿来诊,检查项目为上肢动静脉超声。
超声检查:
右上肢静脉由近及远,从属支到主干,管腔内实体回声填充,部分静脉段未完全阻塞,边缘可见少许血流信号通过。
颈部右侧颈内静脉竟然也有血栓形成,tip:长轴面:
除了血管,另有特殊发现,同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肿大,欠规则,皮质明显增厚、回声增强,血供丰富:
包括同侧颈部淋巴结:
以及同侧腋窝I区淋巴结:
甚至包括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全景图显示:
M显示多发肿大淋巴结。
经穿刺证实肿大淋巴结转移瘤,IHC提示肺部来源,经HRCT及PET确定右肺原发灶。
----------------------------------------------------------------------------------------------------------------
这是本人经手的病例,印象深刻,上肢静脉血栓多见于介入操作后,极少孤立发生。
但本例上肢血栓发生症状典型,图像典型,伴有多发淋巴结转移瘤,两者间是否有联系?
尽管思考到可能的联系,但不得不说,早有先辈发现其中规律。
在过去,医学不甚发达时代,很多疾病无法解释其发生机制,往往称之为“综合征”,若为XX人发现,则称为“XX综合征”。
本文所提“特鲁索综合征”,即由先辈特鲁索最先发现并提出,认为某些肿瘤性疾病在被查出前往往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局限于时代的医疗水平,特鲁索所认为的查出的时间实际指的是多数肿瘤性疾病的晚期,常伴随类癌综合征。
过去无法解释为何会伴有反复的深静脉血栓,现在也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伴随异质性,会分泌多种类凝血因子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回到本例,患者肺Ca IV期,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特鲁索综合征”解释再合适不过,尤其在这样的晚期病例里更为常见。
尽管随着医学进步,过去的那些“X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会逐渐被发现,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他们勇敢、富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尊重,也包括那些富有历史感的名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