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百问百答】——慢阻肺患者下肢水肿要不要使用强心利尿剂?
查看病例
【慢阻肺·百问百答】——慢阻肺患者下肢水肿要不要使用强心利尿剂?
呼吸时间
作者:张捷 教授
来源:幸福呼吸
慢阻肺的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应该怎样处理?
慢阻肺患者出现下肢水肿,首先要查体明确水肿状态,是双侧水肿还是单侧水肿,是凹陷性水肿还是非凹陷性水肿,再通过辅助检查等明确水肿病因。慢阻肺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右心衰竭导致心源性水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钠水潴留,右心衰竭为慢阻肺并发症之一,如明确右心衰竭导致下肢水肿,可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必要时适当选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或扩血管药物。
出现下肢水肿,应该怎样进行鉴别诊断?
出现下肢水肿时首先需明确是双侧水肿还是单侧水肿。如果是双下肢水肿,一般考虑是全身性疾病,如肝病 (肝硬化最为常见),肾病(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病、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糖尿病等),营养不良性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特发性水肿等都可以造成双下肢的水肿,慢阻肺患者中右心功能不全,甚至全心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病因,呈可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 (如内踝、胫前区) 皮肤,出现凹陷,在手指松开后,这种凹陷须数秒致 1 分钟方能平复;如呈非凹陷性水肿,要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鉴别;如果单侧下肢水肿考虑是否有下肢动静脉的血栓、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等以及炎症性水肿,如蜂窝织炎、疖、痈、丹毒等,这样的患者不可轻易应用利尿剂。所以临床上患者出现下肢水肿,首先需明确病因及心功能情况,如明确为慢阻肺、右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下肢水肿,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水肿消退,便无需常规应用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物,但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或扩血管药物。
慢阻肺患者应用强心利尿剂过程中的注意点?
利尿药:慢阻肺患者并发心衰时使用利尿剂可解除右心衰竭引起的水、钠储留,减少肺血管阻力和心脏负荷而改善心肺功能,原则上宜选用作用温和的利尿剂,联合保钾利尿剂,小剂量、短疗程使用。如氢氯噻嗪 25 mg,1~3 次/日,联用螺内酯 20~40 mg,1~2 次/日。避免过快过猛的利尿治疗,警惕电解质紊乱,仅在特殊情况下用强力快速利尿剂。要注意防止:① 快速利尿后血液浓缩、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而影响通气功能。② 电解质紊乱尤其易引起低钾、低氯、低镁和碱中毒,后者可抑制呼吸、降低通气量,引起碱中毒使氧离曲线左移,不利组织供氧。③ 利尿过量可使心脏前负荷降低,心排血量下降。目前常用的排钾利尿剂有氢氯窿嗦(双氢克尿塞)、呋塞米(速尿)等;保钾利尿剂有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
正性肌力药: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和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易致中毒,出现心律失常。因此是否应用应慎重,指征有:①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治疗后右心功能无改善者;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病人;③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室率>100 次/分)者;④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原则上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小剂量(常规剂量的 1 / 2 或 2 / 3)静脉给药,常用毒毛花苷 K 0.125~0.25 mg,或毛花苷丙 0.2~0.4 mg 加入葡萄糖液内缓慢静脉注射。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
除此以外,在强心利尿剂的应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尿量和血离子(特别是钾、钠、氯)、心功能的变化,监测心功能的指标包括:心脏彩超、BNP、心肌酶、心肌损伤标志物、D-二聚体等,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2019Report[EB/OL].[2018-12-02]. https://goldcopd.org/gold-reports/
编辑:马佳雪
最后编辑于 2019-08-13 · 浏览 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