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发“问药师平台”关于“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的对话

发布于 2019-02-16 · 浏览 324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9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執著 +1丁当

转发“问药师平台”关于“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的对话

2019-02-16,辛老师,整理

 按 :

“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是目前医院药学界两大工作重点内容,微信平台讨论方便,快捷。为各位药师提供隮好学习交流平台。但本人认为两者是具有不同工作内函两个体系,。

处方审核是阻挡处方医生有否医嘱失误为主。处方点评是一种评价,评价可以其评述其优点所在,也可评述出缺陷之处,也可以提出建议,其学术的层次应该是较高,依据比较充分,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不是随感录,才便说点感受而已。

下面实录问药师微信平台一段对话,包含“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两个侧面内容。从对话连续来看,有网友似乎把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感觉。最后一段是我对处方点评发表了个人观点,便无下文回答。转发是为了纠正认识,提高学习效率,大家可以讨论。

-------

(1)处方审核:

2019-02-13(下午,12:23)

商淑婉:

请问冀老师,问药师的药师审方能力训练课程大概啥时上线啊?期待@冀连梅

 

商淑婉:

冀老师,我是一名普通药师。我已学习了贵平台的处方审核面面观的课程了,我是想问下,关于审方能力专业训练的系列课程今年预计啥时会上线呢?非常感谢冀老师的对我的引领啊。您是我的偶像

 

冀连梅

问药师药学院现在推出的系列课都是处方审核课程。处方审核需要药师们具备一系列的能力,我们现在的《处方审核面面观》系列课、《孕期用药咨询训练营》系列课以及即将推出的《循证医学训练营》都是处方审核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药师们需要的应该是这样用心打磨的深入课程,而不是浮于表面的一个面面具到系列课。那种课不太可能培养出和临床医生对话的实际能力,也培养不出解决临床实际处方问题的能力,所以问药师药学院不会专门推出一个叫做处方审核的系列课。@商淑婉-烟台市中医医院 。每一个处方审核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都会推出一个系列课,比如后续会有抗感染用药训练营、心血管用药训练营、内分泌用药训练营等等

 

黄星荣-自贡基层医院:

期待中。

 远志:

点赞!

 梅昕:

点赞!

 冀连梅

谢谢大家支持,我们加油

 晓莉

点赞!

 邱~:

好期待

 商淑婉:

嗯,明白了,谢谢冀老师@冀连梅。

 冀连梅

不客气,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在群里提出来,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商淑婉-烟台市中医医院 

 

辛老师

光听课还不够,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联系上去,培养自己的实战能力。

 

冀连梅

学以致用,辛老师说得非常好@辛老师 

 

商淑婉

嗯,感谢辛老师和冀老师。

 

辛老师

我提供一个处方请大家审核:医生处方:第一药:头孢哌酮针,静滴;第二个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针,静滴;护士拒绝执行医嘱。处方医生打电话给我,向我告状。我去问护士:你为什么不执行医嘱?护士回答:这两个在病房用药中碰到过的,一接触就要堵针筒的。现在请你药师来解决!医生就是不改处方:“我一直都是这样开处方的!”

 

蒲公英

大家见过氯化钾注射液灌肠用的吗?

 

辛老师:

肠粘膜受得了吗?乱弹琴!

 

蒲公英

@辛老师 谢谢老师!

 

钙离子

@辛老师 辛老师,您的头孢哌酮这个的后续?

 

辛老师:

我问了一句话护士:你就不好不让它碰到一起吗?!

这两类药存在天然的配伍禁忌。现在临床治疗需要,哪有护士叫医生不要用这两个药的道理!

 

钙离子

@辛老师 谢谢辛老师的分享

 

辛老师:

我见过小医院,扫地的护工,指挥护士,护士指挥医生

 

 ----

以下处方点评对话

 

(2)处方点评:

 

钙离子

老师们:请教一下安乃近滴鼻用法处方怎么点评?

 

蒲公英😅

还有托百士滴鼻,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滴耳

 

蒲公英😅

怎么点?

 

辛老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去点评。否则,是实践中学习。

 

蒲公英😅

耳鸣能用抗组胺药吗

 

辛老师:

整个指导思想导向的宣传引导上有问题。

点评,少挂在嘴上。应该称之为“医药护互动”比较恰当。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石头的小凤凰

点赞!

 

任耘-天津总医院

@辛老师 辛老师说的非常对,不能光听课,没有实践,那么是不会进步的。再有听课平台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现在据我所知除了咱们问药师平台还有两个平台在做处方点评培训,但大家一定要看讲者是谁,不要光看题目和内容,好的讲者会代领我们不断进步,学到想学的。

 

辛老师:(2019-02-15,下午,5:18)

拿到处方,天昏地黑,不知东南西北,就不要想去点评二字。应该去了解这个处方的用药意图是什么,进一步作专题的深入了解学习。我为了解决药学人员与临床医生就肠外营养的临床药剂学问题上比较僵持的药医关系,持续半年多调研了,还没有搞好。昨天看到的药学专业人士就肠外营养配制问题2018年专家共识,比较前沿,属于药学专业较高层的研究总结。但还是有点问题。临床线有他们自己的治疗需求的专家共识。两个专家共识如何协调合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我提倡各专业协作互相共融,比较科学。几十年来,微量元素与氨基酸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存在的变色问题,临床线医生不关心这些问题,护理线持续不断地报告配伍禁忌,药学线除了我提出疑问,没有其他人关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242

1 7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