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 如何降低死亡率
近期在做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致慢性脑缺血模型,动物死亡率太高(60%-75%),心都碎了一地......在园子里学习了很久,能改进的方法都改进了,操作动作也很轻柔,可就是不能降低死亡率。将我的主要过程叙述如下,请各位前辈指教:SD雄性大鼠240-260g,术前12小时严格禁食,不禁水。麻醉我用的是1.5%戊巴比妥钠,45mg/Kg,这是之前反复试过的剂量,我看文献报道大多是30mg/Kg-40mg/Kg,但是我用到40mg/Kg时动物倒是能麻醉,不刺激没有反映,一旦开始操作就反复挣扎,无法继续,所以将剂量逐渐增大,现在观察在45mg/Kg-50mg/Kg时麻醉效果较好,能顺利完成操作,故采用之。操作过程开始用的是显微血管器械,但是后来看园子里说用玻璃分针能降低死亡率,所以后来都是改用玻璃分针操作,分离胸锁乳突肌将其穿线拉开暴露视野,用眼科镊大致分离到血管周围改用玻璃分针分离血管周围,将血管与迷走神经单独分离出来,然后玻璃分针穿过血管及迷走神经,两只玻璃分针配合分离迷走神经及颈动脉鞘,用1-0丝线将颈总动脉双重阻断,同法分离阻断另外一侧。手术从开始剃毛备皮到缝合完毕大概30分钟,术后约2-3小时,大鼠麻醉苏醒有自主活动。但是很多大鼠于清醒后1-2小时开始狂躁,在鼠笼中不自主乱跑乱撞(每次持续约5秒),只要是有上述症状的大鼠基本都会在1-2小时候死亡,另外我是每天晚上做模型(因为有前辈告知白天做模型死亡率很高)。 不知我的操作哪里出了问题,死亡率就是控制不下来。我看园子里的战友及文献Xi-Ji Shu等“Effect of bis(7)-tacrine on cognition in rats with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都说死亡率只有10%左右。还请前辈们指教一下,着急的睡不着觉了...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