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藏医《四部医典》介绍

发布于 2003-07-27 · 浏览 820 · IP 辽宁辽宁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3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藏医《四部医典》介绍

  著名藏医学家玉妥·云旦贡布,公元七○八年出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编著了《四部医典》等藏医著作三十余部,形成了藏医基础理论。当时这些书籍没有正式的版本。到了十二世纪玉妥后裔新玉妥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四部医典》内容。十五世纪后,藏医形成南北两个学派。北方派主要总结了高原多风湿病的临床经验,为《四部医典》编辑了大量的注释本。南方派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治温热病,也出现了大批与《四部医典》有关的著作。两派都根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了风格不同的医学挂图。发展到一五七三年,产生了最早的刻版书籍《扎当居悉》(指流传在扎当地区的正式刻版的《四部医典》)。五世达赖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力参阅了大量医学书籍于一六八七年重新校对、修订,刊印了确切的《四部医典》,一六***年在藏首次发行。一七0四年,全藏的名画家收集了各地药物标本,根据《四部医典》的内容,又重绘了七十九幅彩色医学挂图。这些挂图立意清楚,用笔精细,具有重要科学寓意,保留到今。

  《四部医典》的主要内容和藏医药的原理及方法:
  藏医藏药的主要依据是《四部医典》。其第一部为总则共六章,介绍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第二部分论述本共三十一章,介绍人体解剖、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卫生保健知识、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第三部分为密诀本共九十二章,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部分为后疗本共二十八章,介绍了触诊和尿诊,各种配方功效,用途及外治疗法(擦身、按摩、火灸、艾灸、拔火罐、牛角罐、热敷、冷敷、药水浴、穿刺、放血等)。各章都配有彩色图解。

  藏医认为人体内有三大因素即"龙"、"赤巴"、"培根",即气、火、粘液。'"龙"的主要功能是主呼吸、肢体活动、血液循环、五官感觉、大小便排泄、帮助分解食物、输送饮食精微等。"赤巴"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使人知饥渴、能消化、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培根"的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增加胃液,使食物吸收、有味觉,供人以营养和液体,保持水分,长肌肉、润皮肤、调节胖瘦,使睡眠正常、性情温和等。三大因素有各自的功能又互相协调统一。藏医还认为人体有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其中饮食精、微最重要,因为其它物质均由其转变而成。血能滋润身体并维持生命。肉是围墙,保护身体。脂肪柔润身体,和悦气色。骨为支架。骨髓生精,而精的功能是生殖。藏医认为人体排泄出的大小便和汗均为废物。汗则尚有湿润皮肤作用。正常人体内三大要素、七个物质、三种排泄物是平衡的,一旦失去了平衡就是患病了。用三大要素分析病因病情,这三种类型的病可派生出十二个类型的多种病状。可归结为寒、热两种,即"龙"病、"培根"病属寒性,"赤巴"病、血病属热性。

  藏医的诊断主要是问诊、望诊、触诊。望诊中独到之处是尿诊,根据尿的颜色、冒热气情况、搅尿液后起泡及消失情况诊断病情。

  西藏有药用植物一千多种。动物的藏药材一百多种,名贵的天麻、虫草、庸香、熊胆、贝母、三七、羚羊角等是高原的特产。十八世纪蒂玛·丹增平措著有《晶珠本草》一书,就收载药物二千二百九十四样,可分为一千一百七十六种,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别名、性、味、产地、生长环境、效用、用法都作了详细记述。现该书仍被广泛应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20

回复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