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宏观医学之七再谈:从糖尿病治疗谈糖尿病治疗

发布于 2024-04-29 · 浏览 820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再谈:从糖尿病治疗谈糖尿病治疗

1.胰岛素:降低高血糖

2.双呱类: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

3.磺脲类:刺激分泌胰岛素

4.格列奈类:刺激分泌胰岛素

5.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

6.二肽基肽酶-4: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7.胰高血糖素样肽-1:刺激分泌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释放

8.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抑制剂: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

1.胰岛素:当胰岛功能=0时,使用胰岛素必然,但当胰岛功能>0时,使用胰岛素,就要商榷了,毕竟使用后,它会抑制分泌胰岛素,用久了,胰岛功能有可能彻底消失;2.双呱类: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达到降血糖作用,如果肝脏在输出葡萄糖处于正常状态,人为抑制功能,确定行吗;3.磺脲类,4.格列奈类:都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病理状态下胰岛细胞,兴奋其功能,以达到正常状态下胰岛细胞功能,这样的刺激合理吗;5.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还是那句话,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抑制它功能,有没有“一病换一病”问题呢?6.二肽基肽酶-4,7.胰高血糖素样肽-1:二者增强胰岛素分泌,问题同3、4,至于其抑制,减少胰高血糖素问题,异曲同工麻烦,无需再述;8.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抑制剂: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问题和前所述差不多,只是有点杀鸡取卵感觉。

从上面八种药物分析看,不管是抑制还是兴奋,都会导致局部病变加重,或本身无病变,因为药物的使用,被动的出现病变问题,病变必然存在病变部位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必然伴随微环境改变,微环境改变又必然引起支配之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变,这种局部交感神经正常兴奋性改变带来的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久而久之,形成耐药性,依赖性,形成新的疾病,导致结果是化学药物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撤了,局部交感神经形成依赖性,一旦撤药,就不工作了,不撤,就进一步损伤,唯一办法再加其他药,再去损伤其他器官组织,到最后,只有胰岛素一条路。因为所有化学药物,不能从根本上维持相应器官组织内环境稳态,这是西医药物治疗的劣根性,无法避免,称为副作用。

从上面分析,这是西药的先天缺陷,无法解决。但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SGB,通过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性,可以使全身组织器官交感神经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使全身组织器官内环境、病变部位内环境处于稳定而良性循环状态,得以改善全身组织器官内环境,达到治疗全身疾病功能,当然SGB也可以治疗糖尿病了。SGB也有其弊端,操作麻烦,会此操作医生不多;具有一定的恐惧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最大问题是,SGB治疗次数多了以后,会有瓶颈问题,后面再怎么SGB治疗,也不起作用(这个瓶颈效应有兴趣的麻醉同行可以私下聊,这里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上面谈的是西医治疗,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草药,前面说过,对中草药本人认知甚少,百度看,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品种数量都很少,从临床看,中草药很难成为主流药物,最常见的是辅助用药,至于中医院如何不是太清楚,这里不做任何评价。但从中草药、中成药都是草药成分看,与西药相比,其副作用应该微乎其微,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再怎么没有副作用,却不能成为主流药物,值得深思:我想最主要原因肯定是疗效不佳,这不容置疑,如果你效果佳→还有西药什么事?中药,真的没有疗效好的吗?有,肯定有,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只是我们当代中医医生压根就没有去寻找能治疗糖尿病的配方,仍然趴在老祖宗功劳簿上夸夸其谈:我中华大医五千年,其博大精深,一个小小糖尿病,岂能治疗不了?殊不知,中医最大精华在:来源于临床(经验),再服务于临床。最初中医是一味一味草药,试探性给患者治疗,发现有效,再拿这草药治疗相同患者,发现具有同样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越来越多草药可以治疗越来越多疾病,开始是一味一味,后来发现多味组合草药。这是中医老祖宗们一味一味试探性治疗得出的经验,随着时间,逐渐把有治疗功效中草药归类,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医治疗,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功劳。而我们当代中医在干嘛呢?古代中医学者尚知试探性治疗,可以寻找出有效组方,但我们当代中医医生呢?→这TM谁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注定你违反了“伟大”的执业医师法→这样的例子还需要我举吗?导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

中医除了中草药,还有针灸。多年前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专家解剖观察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不知道为什么研究到这里,没有下文了,至少我没有百度到。这个研究结果和我对中医针灸理解,几乎完全一致。具体机理不谈多少(篇幅原因,这里说不了),直接说结果。针灸效果和交感神经阻滞有着同样效果,而且临床中还发现,针灸交感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SGB,这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既然针灸具有交感神经阻滞效果,自然就可以治疗糖尿病了,理论上效果还应该非常好。可惜理论上这么好,却还是不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流疗法,甚至沦落到快无人问津地步了。这是多么的讽刺?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反中医联盟”。中医沦落到今天这地步,谁之过?我想这最大罪,应该由政府背。我们现在来看看政府干的事情吧。1.大力鼓励发展中医。2.又大力规范执业医师法。这TM和中医发展格格不入,中医想发展,需要大量中医学者去大量试探性治疗,而你想“试探性”治疗,“伟大”的执业医师法干死你!就问你敢不敢了?现在再来看看我们当代中医学者,前面我说了,没有“试探性”的精神和勇气,这当然和政府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当代医生问题。国家政策问题,不是它的错,国家允许你申请“试探性”的呀,你申请了吗?这是其一,其二,当代中医学者抱着老祖宗“宝典”,不思进取,还没有意识到,中医是古代生产力下产生事物,它必然存在不合理性,甚至错误性,这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我曾经指出:穴位是实体存在的,至于“经络”它只是实体存在穴位的规律线,至于经络它没有实在的临床意义。这句话得来讽刺,不绝于耳。再来看看中医的“心主神志”,这句话非常经典,会中文的都知道“心里想”就由“心主神志”得来吧?中医大师们:请你告诉我,你的心脏如何想?想的事情,完全是脑的事情。但我们中医们还在倔强的狡辩“此心非彼心”→有必要吗,中医大师吗?前面我说了,中医是古代低下生产力下产生的事物,不具有现代优势,难不成你们非要现代人高举古代“削铁如泥大砍刀”去干现代大炮吗?还成天标榜我“削铁如泥大砍刀”是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博大精深→这TM就是一个笑话。读到这里,中医学者心里很不舒服,没办法。该抛弃就抛弃,该更改就更改,更要有抛弃和更改的勇气和决心,只有这样中医才有希望。似乎偏离主题了,言归正传:针灸完全可以治疗糖尿病,而且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病例太少,不BB了,看病去)

糖尿病 (610)

最后编辑于 2024-04-29 · 浏览 820

10 4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