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医学本质.生命的保障

发布于 2022-05-20 · 浏览 1175 · 来自 Android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现代医学(即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即中医学)无疑都是以哲学作为主线来开展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研究的。二者所遵从规律(道)并无二致。不过,一个是从“形而下”入手治病的;一个是从“形而上”入手治病的,殊途同归。而纠错皈正、治病救人的目的则完全一致。

先说西医学:它是从“形而下”入手,即通过“视听叩触”,用眼、耳、鼻、舌、手(极少涉及“意”)等医生的感觉器官,首先从组织胚胎学、解剖学(只看人体,基本上是尸体或离体器官)入手,先见人体,再见系统,类推依次是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能看到的可以命名,如细胞器、细胞、肌纤维、心脏、神经系统等等。若肉眼不逮呢,可借助于光学、电子显微镜,射线、CT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等继续深入认识,同时借用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现有研究成果,最后综合判断,施患者以尽量正确的诊断,然后争取合理用药或者器械治疗。若再深入探究——以至于仪器也无法观察到的人体结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又如何办?那就只能称称“××因子”、“原因不明”了。所以说,现阶段西医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见者曰有,可治;盲者曰无,难治。我总结,整个西医系统为——显微镜+手术刀。倘若大型医院取消了(或者突然停电)各种现代化仪器和化验室设备,西医师将无从下手。这就是哲学领域里的“形而下”的感官层面相。认知论的局限性必然限定了实际操作者的局限性。若把治病救人过程喻为一场战争,只能说西医师是“战术家”而绝非“战略家”。近代免疫学的迅猛发展,是西医走向战略全局观的重要一步,但远远不够。

再说中医学:中医学发源于中国,并旁及苗医、藏医等,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约2000余年。大体上是在经验医学(如神农氏尝百草,身中七十二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阶段属于哲学“形而下”范畴。限于科学研究的滞后(或曰:近代以前的中国,一直没有系统科学)和“身体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孝道约束,聪明的先贤们则启用了哲学的另一面,即“形而上”(意)的思维方式。其大不同于西医的是,中医除了利用了人的眼、耳、鼻、舌、身,(望、闻、问、切)而最要紧的把“意”(看不见的大脑抽象思维)放在了首位。如切脉是医生调动了自己的“意”。古医家这样认为: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本来就是),进而根据地理环境、四季变化、风水走向、异常天气等,通过缜密思考、联想、推理等过程,运用自然界常见的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酸苦甘辛咸、表里虚实,日出日落、月圆月亏、天上地下、水火制衡……等自然现象,最后总结为“阴阳平衡”或“阴阳失衡”。并类比式地移动于人体来说明其生理、病理变化。同时依此理论开具出调整或者拮抗疾病的方法(天然药物及其炮制、外用刀具等)。同时包括冷、热敷,拔罐、针刺等辅助治疗手段。总结出了历代行之有效的医学经典,如《内经素问》、《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元四大家,清代《柳选四家医案》,当代的秦伯末、蒲辅周、刘渡舟等人的述著等等。显然,这些古医家是从“战略”大局入手,把人看成自然界中的一个“点”(整体)来治疗疾病,效果也是明摆的。其缺点或不足之处是——微细之机理不明晰。用现代语说“糊里糊涂让你病好了”。

顺便插入一段:哲学原理统治整个现代科学界及生活各个角落举例:计算机键盘上的操作指令的是与否、开与关。机器启动与停止,火箭的升空与溅落,食品的成熟与生涩,树叶的生发与落叶,走路的前进与后退,官位的擢升与降低,食物咽下与排出,衣服的脱与穿、颜色的艳与黯、成色的新与旧……等等,如果把前式定为“阳”相,与之相反,后者肯定是“阴”相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也就是哲学原理的“一体两面”或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返回人体说:整体说来,生命个体之过程便是“”向死而生”。男人女人、生存死亡、新陈代谢、亢进衰竭、发热降温、吃进排出、起床卧床、喜怒哀乐、硬骨软肉、前胸后背、五脏六腑、心脏收缩舒张、肺脏吸氧呼碳、循环系统的气血流动……哪个不是“一体两面”?哪个不是“阴平阳秘”?唐人杜牧有“睫在眼前长不见”句,规律(道)是永存的。若不思考,忽略哲学在医学领域内的决定性指导作用,医生只能是类于盲人摸象。

此段论述,旨在说明传统中医是在“形而上”为主线的指导下(无论自觉与否)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形而下”西医的特色医疗体系。二者分别是从哲学的“器”和“道”的两翼,来指导人体的异常状态进行纠偏的。所以,对不同病种的治疗治疗,方法肯定不能重合,甚至截然相反。但同样可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什么?西医思维属于“”见色而色”;中医思维则属于“见色悟空”。理论上讲,二者是无法“结合”或者“统一”的。若强要结合的话,只会形成如肛门“齿线”——因为发源于内、外不同的胚胎层,硬要对接,只能形成凸凹不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接线(齿线、或称梳状线)。相互交融,实则又各成体系。

上述议论可作如下总结:生命是科学的,因为大致遵循数据分析,可以重复;生命是哲学的,起源于无中生有,符合一体两面的哲学原理;生命又是佛学的,她符合“色空理论”。其中“意”是看不到的,却左右人的一切行为。由是观之,生命过程既是科学的,又是哲学的,也是佛学的。

医学是生命保障学,特别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故此中医和西医治病原理在东方大地上应当是并行不悖,这符合自然法则,也符合我国国情。认识论的突破,将会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医学,即“中国医学”。并期望早日走向世界——尤其是通过这次新冠疫情大考。

最后编辑于 2022-05-29 · 浏览 1175

3 1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