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资料】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发布于 2011-09-09 · 浏览 3743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13 年零 24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指南与共识·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
治疗指南(2011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Diagnosisandtreatmentguidelinesforacutebiliaryinfec?
tion(2011edition) BiliarySurgeryGroup,SurgeryBranchof
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author:DONGJia?hong.Hospital& Instituteof
HepatobiliarySurgery,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Email:dongjh301@163.com;WANGJian.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RenjiHospital,SchoolofMedi?
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127,China,
Email:dr_wangjian@yahoo.com.cn
【Keywords】 Biliaryinfection,acute; Diagnosis; Treatment;
Guidelines
【关键词】 胆道感染,急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
胆管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球5%~15%的
人群存在胆道系统结石,其中每年有1%~3%的患
者因为胆道系统结石而引起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
炎等胆道系统感染。我国胆道系统结石患者约占同
期总住院人数的11.5%[1-2]。目前,国内尚未制订
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
治疗指南。为规范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
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根据循证
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旨在为急性胆道系统感
染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本指南中所涉及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绝大部分有
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其
等级由高到低分为:1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
综述。2级,单个随机对照试验。3级,单个队列试
验或病例对照试验。4级,多个非试验性研究、专家
意见、描述性研究。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
荐等级相应分为:A级,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B级,中等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C级,低质量循
证医学证据支持,或该治疗的副作用大于其疗效。
  DOI: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1.01.004
  通信作者:董家鸿,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全
军肝胆外科研究所,Email:dongjh301@163.com;王坚,200127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通外科,Email:dr_wangjian@yahoo.com.cn
D级,中等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反对。E级,高质量循
证医学证据反对。本指南中所有药物剂量均针对肝
肾功能正常患者。
1 急性胆囊炎
1.1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与预后
  在所有腹痛患者中,急性胆囊炎患者占3%~
10%[3]。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其中90%~95%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非结
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有:蛔虫、妊
娠、肥胖、艾滋病等。短期服用纤维素类、噻嗪类、第
三代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长期应
用奥曲肽、激素替代治疗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主要有:胆囊穿孔、胆汁性
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
26%,总病死率为0~10%[4]。急性胆囊炎患者一
旦出现并发症,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胆
囊炎,通常起病严重,预后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差,
总病死率为15%[5]。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
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肠外营养、肿
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1.2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急性胆囊炎的并
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本指南制订的诊断
标准见表1。在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检查中,腹部
超声检查的诊断依据(4级)为:Murphy征阳性(用
超声探头压迫胆囊时出现疼痛),胆囊壁增厚[在
不伴有慢性肝脏疾病和(或)腹腔积液或右心衰竭
时,胆囊壁厚度>4mm],胆囊增大(长轴>8cm、
短轴>4cm),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
胆囊壁“双边征”。CT检查的诊断依据(3级)为:
胆囊周围液体聚集、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
围脂肪组织出现条索状高信号区[6]。MRI检查的
诊断依据(1级)为:胆囊周围高信号、胆囊增大、胆
囊壁增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年2月第10卷第1期 ChinJDigSurg,February2011,Vol.10,No.1 ·9·
表1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诊断标准
症状和体征

全身反应
影像学检查

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Murphy征阳
性、右上腹包块/压痛/肌紧张/反跳痛
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30mg/L),白细胞升高
超声、CT、MRI检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等表现
注:确诊急性胆囊炎:症状和体征及全身反应中至少各有
1项为阳性;疑似急性胆囊炎:仅有影像学证据支持
  诊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最佳的影像学方法是
腹部超声和CT检查,但诊断困难,确诊率低[7]。
  急性胆囊炎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
也不同。因此,本指南中将急性胆囊炎分为轻、中、
重度三级[6]。见表2。
表2 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轻度  
中度  
    
重度  
      
胆囊炎症较轻,未达到中、重度评估标准
1.白细胞>18×109/L
2.右上腹可触及包块
3.发病持续时间>72h
4.局部炎症严重: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
胆源性腹膜炎,肝脓肿
1.低血压,需要使用多巴胺>5μg/(kg·min)维持,
或需要使用多巴酚丁胺
2.意识障碍
3.氧合指数<300mmHg(1mmHg=0.133kPa)
4.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5
5.少尿(尿量<17ml/h),血肌酐>20mg/L
6.血小板<10×109/L
注:中度胆囊炎:符合中度评估标准1~4项中任何1项;重
度胆囊炎:符合重度评估标准1~6项中任何1项
1.3 急性胆囊炎的抗菌治疗
  对所有急性胆囊炎患者,尤其是重度患者应进行
胆汁和血液培养(A级推荐)。在我国引起胆道系统
感染的致病菌中,革兰阴性细菌约占2/3,前3位依次
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
阳性细菌前3位依次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
萄球菌。14.0%~75.5%的患者合并厌氧菌感染,以
脆弱拟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
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分别为56.6%和31.1%,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64.6%和29.2%。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
分别为28.7%、19.8%。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
高于粪肠球菌,革兰阳性细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耐药率较低[8-10]。
  轻度急性胆囊炎常为单一的肠道致病菌感染。
如果患者腹痛程度较轻,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炎
症反应不严重,可以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甚至无需抗
菌药物治疗。在解痉、止痛、利胆治疗的同时,适当使
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1级,A级推荐)[11]。如需抗菌
药物治疗,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首选第一代或二代
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等)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
西沙星等)[10]。由于肠道致病菌多可产生β?内酰胺
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唑啉耐药,推荐使用含β?内酰
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
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中度和重度急性胆囊炎应根据当地病原学分布
和细菌耐药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既往使用抗菌药
物的情况、是否合并肝肾疾病选择抗菌药物。首先进
行经验性治疗(A级推荐)[11],在明确致病菌后,应根
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治疗,
并定期对疗效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地长期使用抗菌
药物。
  对中度急性胆囊炎,应静脉用药。经验性用药
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
菌素或者氧头孢烯类药物。见表3。重度急性胆囊
炎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2级),应静脉用药,首选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第三代及四代头孢菌
素、单环类药物(3级、4级)[10,12-14]。见表4。如果首
选药物无效,可改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5],如美罗培南
1.0~3.0g/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5~3.0g/d,帕
尼培南/倍他米隆1.0~2.0g/d。急性胆囊炎抗菌治
疗3~5d后,如果急性感染症状、体征消失,体温和
白细胞计数正常可以考虑停药[12]。需要强调的是,
不适当地使用或过度使用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以及
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出现。
表3 中度急性胆囊炎首选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名称和用量
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复合制剂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氧
头孢烯类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2.0~8.0g/d(1∶1)
或3.0~12.0g/d(2∶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5~18.0g/d
氨苄西林/舒巴坦6.0~12.0g/d
头孢美唑2.0~8.0g/d
头孢替安4.0~6.0g/d
拉氧头孢1.0~4.0g/d
·10·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年2月第10卷第1期 ChinJDigSurg,February2011,Vol.10,No.1
表4 重度急性胆囊炎首选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名称和用量
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
复合制剂

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a
   
单环类药物a
头孢哌酮/舒巴坦2.0~8.0g/d(1∶1)
或3.0~12.0g/d(2∶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5~18.0g/d
头孢哌酮2.0~12.0g/d
头孢曲松1.0~4.0g/d
头孢他定4.0~6.0g/d
头孢吡肟2.0~6.0g/d
氨曲南2.0~8.0g/d
  注:a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需合用甲硝唑1.0~2.0g/d
1.4 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任何抗菌治疗都不能替代解除胆囊管梗阻的治
疗措施。胆囊切除是针对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治疗手
段,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正确把握手术指征与手术时
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16]。首先结合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若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应尽早行
胆囊切除术(A级推荐)。首选早期(发病时间<72h)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A级推荐)[17]。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方法不
同。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LC是最佳治疗策略。中
度急性胆囊炎,可以立即行LC,但如果患者局部炎
症反应严重(发病时间>72h、胆囊壁厚度>8mm、
白细胞>18×109/L),因手术难度较大无法行早期
胆囊切除术,在抗菌药物、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无效
时,应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4级)或行
胆囊造瘘术,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行二期手术切
除胆囊。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首先应纠正多器官功
能障碍(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
通过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减轻严重的局部
炎症反应,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延期手术切除胆囊。
对于老年、一般情况较差、手术风险极高或合并胆囊
癌的患者,也应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4级)[18]。少数情况下能够保证手术安全时,发现
胆囊穿孔,也可早期行胆囊切除术,否则可行胆囊造
瘘+腹腔引流术。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是应尽早行胆
囊引流治疗。一般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
复发率极低。但如果经胆囊引流后患者症状、体征
没有明显改善,需考虑行胆囊切除术(4级)[5,19]。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流程见图1。
2 急性胆管炎
2.1 急性胆管炎的病因与预后
  急性胆管炎是指肝、内外胆管的急性炎症,单纯
的胆道感染而没有胆道梗阻可以不引起急性胆管炎
症状。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结石、胆管良性狭窄、胆
道恶性肿瘤以及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各种引起胆道梗
阻的因素。胆汁中存在细菌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是急性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急性胆管炎的总病死率
为10%~30%[3],死因大多是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
官功能衰竭。
图1 急性胆囊炎治疗流程图
2.2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
  急性胆管炎的病程发展迅速,有可能因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和(或)脓毒血症造成MODS。因此,
应及时对急性胆管炎作出诊断与严重程度评估。本
指南制订的诊断标准见表5。超声、CT、MRI等影像
学检查通常难以直接确诊胆管的急性细菌性炎症,
而是通过胆管扩张证明存在胆道梗阻和(或)发现
其他病因学证据(肿瘤、胆囊结石、寄生虫等)来间
接支持急性胆管炎的诊断[20]。
表5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诊断标准
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胆道疾病史,高热和(或)寒战,黄疸,腹痛及腹部
压痛(右上腹或中上腹)
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等),肝
功能异常
胆管扩张或狭窄、肿瘤、结石等
注:确诊急性胆管炎:症状和体征中≥2项+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疑似急性胆管炎:仅症状和体征中≥2项
  急性胆管炎病情轻者症状缓解迅速,预后较好;
重者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MODS。根据症状、体
征、治疗效果的不同,本指南将急性胆管炎分为轻、
中、重度三级[21-22]。见表6。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年2月第10卷第1期 ChinJDigSurg,February2011,Vol.10,No.1 ·11·
表6 急性胆管炎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轻度  对于支持治疗和抗菌治疗有效
中度  对于支持治疗和抗菌治疗无效,但不合并MODS
重度  
      
1.低血压,需要使用多巴胺>5μg/(kg·min)维持,
或需要使用多巴酚丁胺
2.意识障碍
3.氧合指数<300mmHg(1mmHg=0.133kPa)
4.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5
5.少尿(尿量<17ml/h),血肌酐>20mg/L
6.血小板<10×109/L
注:重度胆管炎:符合重度评估标准1~6项中任何1项
2.3 急性胆管炎的抗菌治疗
  所有怀疑急性胆管炎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抗菌药
物(A级推荐),进行胆汁培养和血液培养(B级推
荐)。社区获得性与院内获得性急性胆管炎的致病菌
不同。前者的致病菌多为肠道需氧菌,如大肠埃希
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后者的致病菌则为各种耐
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
耐药的肠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胆汁细菌培养若为
阳性,提示急性胆管炎病情严重、预后不佳(2级)[20]。
  在选择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所
选抗菌药物抗菌谱、急性胆管炎的严重程度、有无肝
肾疾病、患者近期(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史,当地致
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抗菌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在
明确致病菌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
菌药物进行目标治疗,避免出现双重感染或细菌耐
药而导致治疗失败(A级推荐)。
  轻度急性胆管炎常由单一的肠道致病菌,如大
肠杆菌感染所致,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首选
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等)或氟喹诺
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等)。由于目前肠道细菌普
遍产生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唑啉耐药,
推荐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
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
西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治疗2~3d后可停药。
  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2级),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第三
代和四代头孢菌素、单环类药物(2级、3级)[10,12,23],
应静脉用药。见表7。如果首选药物无效,可改用
碳青霉烯类药物,如美罗培南1.0~3.0g/d,亚胺培
南/西司他丁1.5~3.0g/d。如果怀疑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推荐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抗菌治疗应至少持续
5~7d,之后根据症状、体征以及体温、白细胞、C反
应蛋白来确定停药时间(A级推荐)。需要强调的
是,不适当地使用或过度使用第三代和四代头孢菌
素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导致耐药菌株出现。
表7 中度(Ⅱ级)、重度(Ⅲ级)急性胆管炎
首选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名称和用量
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的复合制剂
  
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a
   
单环类药物a
头孢哌酮/舒巴坦2.0~8.0g/d(1∶1)
或3.0~12.0g/d(2∶1)
氨苄西林/舒巴坦6.0~12.0g/d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5~18.0g/d
头孢哌酮2.0~4.0g/d
头孢曲松1.0~2.0g/d
头孢他定4.0~6.0g/d
头孢吡肟2.0~6.0g/d
氨曲南2.0~8.0g/d
  注:a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需合用甲硝唑1.0~2.0g/d
2.4 急性胆管炎的外科治疗
  任何抗菌治疗都不能替代解除胆道梗阻的治疗
措施。轻度急性胆管炎经保守治疗控制症状后,根
据病因继续治疗。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通常对于
单纯支持治疗和抗菌治疗无效,需要立即行胆道引
流。首选内镜下的胆道引流术(A级推荐)。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e?
ctomy,EST)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
biliarydrainage,ENBD)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
低于开腹胆道引流术(2级)。EST的优势在于引流
的同时可以取石,但重度急性胆管炎及凝血功能障
碍时,不宜行该治疗[24]。ENBD则没有该禁忌证,
引流的同时可以进行胆汁培养。内镜下放置塑料
胆道支架引流与ENBD的引流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2级),但前者无法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无法行胆
道冲洗和造影[25]。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biliarydrainage,PTCD)可作为次选治疗方式(B级
推荐)。但由肝门或肝门以上位置肿瘤、结石或狭窄引
起胆道梗阻所致的急性胆管炎,首选PTCD(C级推
荐)。如果患者内镜下胆道引流和PTCD失败,或存在
禁忌证时,可考虑行开腹胆道引流术,先放置T管引流
解除梗阻,待二期手术解决胆道梗阻病因(4级)[26]。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肝内胆管炎时,应及时解
除胆道梗阻,通畅胆道引流[27]。任何肝叶切除应在
急性胆道感染完全控制后方能实施(4级)[28-29]。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流程见图2。
·12·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年2月第10卷第1期 ChinJDigSurg,February2011,Vol.10,No.1
图2 急性胆管炎治疗流程图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编审委员
会成员名单
顾 问:黄志强
总编审:董家鸿
编审委员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方驰华 王 坚 王秋生 韦军民 卢绮萍 汤恢焕
  何晓东 吴志勇 吴硕东 张宗明 张建军 李可为
  邹声泉 陈 敏 陈燕凌 周宁新 周孝思 郑树国
  祝学光 赵青川 夏 强 徐 智 徐克森 秦仁义
  梁力建 程南生 韩天权
执 笔:王坚 王昊陆 李可为 吴志勇 梁力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43

5 44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