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专题文献】之微创脊柱外科——开放性和微创腰椎微-椎间盘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药使用和并发症【1220】

发布于 2008-12-08 · 浏览 4358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6 年零 14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Open versus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microdiscectomy: comparison of operative time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narcotic use and complications

开放性和微创腰椎微-椎间盘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药使用和并发症

摘要:


测定行微创入路腰椎微-椎间盘切除是否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们回顾性对同一位外科医生使用传统开放入路和微创入路行单节段微-椎间盘切除的医疗记录进行比较。35位患者在开放入路组: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1.2岁;31位患者在微创入路组:68%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1岁。在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上开放入路组和微创入路组没有区别:分别为84.1:76.8分钟;51.4:69.7毫升。2组病人在术中和术后30天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开放入路组和微创入路组的吗啡的平均静脉用量为15.7mg 和12.9mg(p=0.04)。氢可酮的平均吸入量分别为20.9mg和13.4mg(p=0.03)。羟可酮的平均用量分别为11.7mg和0mg。术后当天病人的出院率分别为45.2%和5.75%(p=0.001)。通过微创的撑开系统和手术显微镜的微-椎间盘切除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和预后方面微创组和传统开放组没有区别,但是止痛药物需求和住院时间则显著减少。


引言:

腰椎间盘切除是一项低手术发病率和高成功率的非常固定的术式。尽管如此,人们一直在努力通过使用更小孔道入路来减少医源性组织损伤从而降低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随着诸如数字化透视,图像引导和高分辨率内镜等手术器械的进步。治疗脊柱后侧疾病的微创手术近年来一直在革新。最近使用管状肌肉撑开系统比曾经用于腰椎间盘切除的中线撑开器对棘突旁肌肉的压迫更小,通过这些改进,标准切开和广泛的以便到达脊柱的撑开被更小的切开和刚性通道所取代,手术对病人所谓的意义在于减少与入路有关的切口疼痛。但是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并未获得广泛使用,许多外科医生发现在行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时推荐的纤维光学内镜的二维视野比手术显微镜差。另外,一些医生发现刚性通道太拥挤和过于狭小,我们使用FlexPosure微创撑开器(Endius Inc., Plainville, MA, USA) 和手术显微镜在全麻下行腰椎微-椎间盘切除。可照明的易弯曲撑开器与刚性套筒相比有一个与脊柱接触的远端可以撑开从而增加手术自由度和工作空间的套筒,其对棘突旁肌肉保持最低程度的伤害。这种新的方法和内镜系统相比并没有违背腰椎微-椎间盘切除原则。因为放弃使用纤维光学内镜而使用手术显微镜增加了撑开器的弹性,和刚性套筒相比限制更少。我们比较了一位外科医生在同一机构的将近2年的开放微-椎间盘切除和随后2年转为微创入路的病例,我们希望确定微创入路是否可以减少病人疼痛和不适。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病人和方法:

获得了IRB的批准回顾经同一为外科医生(JFH)治疗的单节段腰椎微-椎间盘切除的患者的病案记录。病人纳入的标准包括因疝出椎间盘组织刺激神经根引起的放射性痛,未行过腰椎手术和保守治疗失败。患者被分入2组:使用传统开放入路的微-椎间盘切除组(时间从2001年4月到2003年9月)和微创入路(时间从2003年1月到2005年5月)。

开放技术:

传统的开放腰椎微-椎间盘切除手术包括全麻诱导后棘突上方2-4cm的正中切口,切开位于棘突和患侧椎板上方的腰背筋膜及骨膜下平面时使用曲线切口。显露椎板使用Williams撑开器。行椎板的小部切到达椎间盘并可立即见到尾侧神经根。切除暴露区的黄韧带。疝出的椎间盘碎片被垂体咬骨钳和Kerrison咬骨钳、倒摄角刮匙和环形刮匙所清除。椎间盘切除完成后。移除撑开器,关闭皮下和皮肤切口。

微创技术:

微创腰椎微-椎间盘切除手术过程:患者俯卧位在一个可以透视的椎板切除术手术架上。全麻诱导后术区消毒,在棘突旁和皮下组织注入0.25%的丁哌卡因5ml行浸润麻醉,在患侧病变节段旁正中线一横指处用15号刀片戳破皮肤,用尖部钝圆的K钢丝(基尔希纳钢丝)倾斜15-20°进入组织直到遇到阻挡而停止,行前后位和侧位透视确认K钢丝接近椎板后缘,平行于椎间盘并不超过中线5mm。延长切开至2.5cm并切开腰椎背侧下关节面,在K钢丝上套入5mm的套管扩张器,并确认进入正确的深度,和椎板的接触通过手感和透视来确认以减少由于扩张器尖端进入间隙造成的硬膜损伤。移走K钢丝。并用一系统相应型号的扩张器建立直达手术部位的圆柱形通道。通过压紧最后一个扩张器接触椎板表面来放置合适长度的Flesposure(图1)
img
。 移除最后一个扩张器,用一个撑开器撑开最靠近脊柱的牵开器远端,以便得到理想的手术操作区(图2)
img
。 牵开器和一个隐蔽光源通过边缘的机械臂牢固的固定在一起(图3)
img
。如有需要。使用自动清除器/双极装置(MDS System, Endius Inc,plainville, MA, USA)清除术区上方的软组织。使用手术显微镜继续进行手术,需行椎板小部切来见到椎间盘和尾侧神经根(图4,5)
img

涉及医学专业领域的敏感图片,请先登录

;
img

涉及医学专业领域的敏感图片,请先登录

使用60°角的设备操控倒摄角刮匙、环形刮匙、刺刀型Kerrison咬骨钳和垂体型咬骨钳可以获得理想的手术操作和视野。椎间盘完全切除后,解锁牵开器并顺时针旋转,牵开器因为移除出患者而塌陷,然后闭合皮下和皮肤切口,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术后止痛仍旧是标准的:所有的患者在监护室接受同样的止痛药。当患者和护士认为功能和疼痛水平符合出院标准时,病人准予准予出院。
病例,手术记录和出院摘要由一位未照顾和不认识这些患者的研究护士来回顾。数据提取包括病人年龄、性别、手术节段和患侧、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时使用的任何麻醉药、镇痉药和NSAID药。术后至少3个月后通过电话行ODI问卷调查。通过SAS 9.2版来测定2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一般的连续分布数据(年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通过T检验以0.05作为显著性的标准来测定。非参数比较(用药量)通过Wilcoxian秩和检验来比较,住院时间统计通过卡方检验来比较,同样都以0.05作为显著性标准。


结果:

开放组一共有35位患者:男性22,女性13.平均年龄为41.2岁;微创组有31位患者:男性21,女性10,平均年龄为42.1岁。在开放组微-椎间盘切除的节段分别为:L3-4为3例占8.6%, L4-5为16例占45.7%,L5-S1为16例占45.7%。 在微创组为:L2-3为2例占6.5%,L3-4为2例占6.5%, L4-5为12例占38.7%, L5-S1为15例占48.4%。2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手术时间上2组也没有显著差异虽然微创手术稍微快一些(微创组平均为76.8m,开放组为84.1m)。失血量也没有显著差异(微创组为69.4ml,开放组为51.4ml)。
在住院期间总的麻醉止痛用药的总用量上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明显减少(表1)
img
。静脉吗啡的平均使用支数微创组为2.6±1.5 开放组为3.4 ±1.5(p=0.04),静脉吗啡的使用剂量微创组为12.9mg±7.8,开放组为15.7mg±7.6(p=0.04)。氢可酮的平均使用片数微创组为2.7±1.9,开放组为4.2± 2.5(p=0.03),氢可酮总使用量微创组为13.4mg±9.3开放组为20.9mg±12.4(p=0.03)。微创未使用羟可酮,而开放组使用为2.3±1.5片,即剂量为11.7mg±7.6
住院时间微创组显著缩短:选择当天(<12小时)出院的患者为14名(45.2%),术后12-24个小时出院的为11名(35.5%),24小时后出院的患者为6名(19.4%);开放组中选择当天出院的患者为2名(5.75%),术后12-24小时出院的为18名(51.4%),24小时以后出院的患者为15名(42.9%)。在住院时间上2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p=0.01)(表2)。并发症包括一例行开放手术的患者由于蜂窝织炎而住院6天和一;例微创组的患者由于失血输一个单位的血。2组在术后至少3个月的ODI平均评分的比较中没有差别,开放组有15%而微创组有14%(p=0.89)。最后的随访时2组中均没有再次手术和翻修手术。




讨论:

腰椎间盘切除术是许多脊柱外科医生做的最常规的手术。通常手术对腰椎放射痛非常有效,在过去30年中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的成功率为49-98%,成功率取决于随访时间的长短,病人选择,对手术成功的定义。这些年来腰椎间盘手术越来越精细,许多对微型手术器材和治疗效率的改进在经历了一段试验期后被抛弃,只有最有用的改进保留下来。对椎间盘切除术最早的记录为1934年的Mixter和Barr:正中切口,在疝出的椎间盘清楚完全之前行全椎板切除和广泛的肌肉牵开,从20世纪60年代起,手术通常为单侧入路,Scoville等人改进了牵开系统使单侧暴露更容易,从而有更少的棘突旁肌肉损伤和小关节面切除减少围手术期疼痛。但是切口通常有几英寸长,患者由于切口疼痛而住院数天。1964年Lyman Smith引入髓核溶解术作为那些坐骨神经痛和力学源性背痛的一个手术选择。和那个时代的开放手术相比,这是一个损伤甚小的手术并发展了很多的追随者,在随后的20年里。该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使用并有文献记载的有效性,但是当研究多次显示和开放手术相比注射木瓜凝乳蛋白酶效果不理想时,该手术使用就减少。过敏反应的危险进一步降低了对其使用的热情,髓核化学溶解术的相对成功和伴随的上述的缺点导致了其他后路微创入路的开展,包括Kambin和Hijikata的机械技术,经皮髓核切除术和自动化经皮髓核切除术包括经皮的后外侧入路使用椎间盘吸出器在未见椎间盘的情况下吸出疝出椎间盘。早期报道有一定的效果,但和开放入路相比效果仍较差,其他对使用Nd:YAG激光汽化中央核报道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90年代后外侧开孔方法发展为可以直接看到和清除椎间盘碎片并保持微创的切口,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后外侧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建立在一个包括纤维光源相机的小直径管和一个小于5mm的工作通道,狭窄的工作通道和需要在锐角去移动单一弹性器械来看到疝出椎间盘增加了技术上的要求。这似乎降低了对其的热情,虽然手术有着微创的本性可手术的预后从未和更加普通的开放手术直接比较。Ya.argil等人通过使用手术显微镜改进了后侧开放手术,具有直接暴露和改善的倍数和照明的特点,可以获得更小的切口和肌肉牵拉,更小的椎板切和椎骨关节面切除。腰椎微-椎间盘切除已成为很普遍的技术,很多系列研究表明其有效性,术后住院期一般小于2天,和那些没有用小切口和较少的牵拉手术相比。切口疼痛减少。1994年,Smith和Foley发明了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该手术再次引入了光导纤维现象和曾应用后外侧技术的光源,但工作通道通过撑开器后路撑开棘突旁肌肉而更宽,主要的优势归因于该手术有着更少的手术期不适,因其和传统肌肉牵开相比有着微创的本性。在MED手术中,手术视野的可视通过过电视监视仪并且手术有明显的学习曲线。必须适应和处理手术过程中2维的视野和在光导纤维镜下的血液飞溅。最主要的学习曲线来自学习如何操作2维可视视野的设备,因为2维视野和立体视野相比有着本质的不足,并且需要适应在刚性的通道中器械的局限性。采用文章描述的方法是利用其微创通道提供的较小的疼痛,同时由手术显微镜提供的椎间盘切除时最佳的视野和光源。在该项关于微创入路的研究中,之所以选用Flexposure撑开器是由于在肌肉撑开、视野和探测方面特有的优点。撑开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脊柱旁的损伤,因其通过使用旁正中切口和初始的直径为24mm的可以远端撑开从而扩大与脊柱的接触面。该撑开器产生的最大的肌肉间压力与开放式撑开器相比显著减小。另外,一项使用MRI的研究表明微创组和开放的后外侧融合组在术后6个月多裂肌在T2像上有明显差异。表明使用微创撑开器有更小的肌肉损伤。和刚性更大的系统相比使用该撑开器可视角可被调整至导管的钟形末端任何一个区域从而方便使用手术器械。
微创组使用平均5ml的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和肾上腺素行椎旁肌注射来控制插入管道时的出血。理论上,该注射可能减少术后的不适,但是使用大剂量布比卡因的报道有着混杂的结果,最近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表明减少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麻醉药的使用并无益处。在Rrsayli等人最近的一项随机实验中,接受30ml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注射组,在术后1小时和4小时时静息VAS评分较低,但在术后8-24小时的评分中,和对照组没有区别,表明布比卡因的作用只在恢复期的很早期起作用。其他研究显示使用相似剂量(30-40ml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对腰椎减压术后疼痛没有作用。我们使用布比卡因的剂量比上述研究的都要少因此推测对术后疼痛的作用很小或是没有。转变到使用微创撑开器,显微镜,刺型和成角的器械被证实无没学习曲线,但是,对最佳撑开器放置的理解,通过铭记微创撑开器在手中的位置来很好的适应其限制。通过练习来提高和改进器械的配合。不理想的撑开器放置在有经验的操作者总很少出现,也是不应该的。移除和再插入能够容易和快捷,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和开放微-椎间盘切除病例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但是麻醉止痛药的使用和住院时间上,微创组则显著减少。似乎转变到这种手术方法上需要很小风险而且病人得到真正的益处。另外,在微创腰椎微-椎间盘切除手术获得的经验可以降低转变到更加复杂的使用器械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难度。




























最后编辑于 2008-12-15 · 浏览 4358

回复20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