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脑梗死的OCSP 和TOAST分型的应用
1993年Adams HP 在Strok杂志上发表了基于病因学分类的TOAST标准,将脑梗死分为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小动脉脑卒中(腔隙性梗死)、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共5个亚型.此后2001年Hajat等又提出了改良TOAST分型,在原来的基础上分为8个亚型.Han SW去年在Eur Neurol上发表文章提出新的TOSAST 分型,仍为5个亚型,提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概念,避免这样分型的局限性,将过去的大动脉病变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一个亚型。这反映了脑梗死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也对治疗的指导提出了新的依据.
但国内多数教科书和脑血管病的资料中少见报道,不知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对此两个分型有什么看法,应用如何?请不惜赐教.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