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
IDF的新定义要求:超过一定腰围切点,其他四项指标符合其中两项,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一)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新定义
根据IDF 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具备:
●中心性肥胖:在欧洲裔人种中定义为男性腰围≥94 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
●另加下列4因素中任意2项:
①甘油三酯( TG) 水平升高:>150 mg/ dl (1. 7mmol/ L) ,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
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降低:男性< 40mg/ dl (1.03 mmol/ L),女性< 50 mg/ dl (1.29 mmol/ L) 或已接受针对此脂质异常的特殊治疗;
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 Hg 或舒张压≥85mm Hg ,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而接受治疗;
④空腹血糖升高: 空腹血糖≥100 mg/ dl ( 5. 6mmol/ L) ,或已被诊断为2 型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100mg/ dl (5. 6mmol/ L) ,则强烈推荐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 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需。
中心性(或腹型)肥胖独立于代谢综合征的其它组成部分(包括胰岛素抵抗)之外,在IDF新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是首要的危险因素,它可以通过腰围直接来评估。胰岛素抵抗则不是一个必备条件,而且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很难评估。 为什么选择腰围作为评估指标
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脂紊乱主要指升高的TG和HDL-C下降,而伴随增加的载脂蛋白B(ApoB)、小而密的LDL和小HDL颗粒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不大,它们一般在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都能出现。在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经常能发现TG的升高和HDL-C的下降,二者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二)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
中心性肥胖很容易通过腰围而获得,下表是按照性别和种族(不是居住地)分组,IDF认为这些综合各种不同来源的切点很实际,而且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数据不断更新使腰围的切点更能够充分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
尽管目前在美国的临床诊断中对各个人种均采用一个较高的诊断切点,但仍强烈推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或临床诊断时,对属于同一人种的人群无论其居住在哪里,最好采取人种特异性的腰围诊断切点。因此为日本人推荐的诊断标准也应该应用于移居国外的日本人社区。同样,对于南亚人,无论其在那个地区或国家居住,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也应采取统一的腰围标准。
二、“白金标准”定义——用于研究的更多代谢指标
IDF强调应用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其他指标,方便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为了进一步增加预测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IDF强调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包括那些与代谢综合症有关系的其它指标,在科学研究中应用这些指标将有利于对适合于不同种族的代谢综合症定义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科研中与代谢有关的其它指标:
●体脂的异常分布:全身性脂肪分布(双能X 线方法);中心性脂肪分布(CT/MRI) ;脂肪组织的生物标记(瘦素,脂联素);肝脏脂肪含量(MRS) 。
●致动脉硬化性的血脂异常(高TG和低HDL 除外) :Apo-B(或非HDL-C) ,小的LDL 颗粒。
●血糖异常:OGTT 检测。
●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增高除外) :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 HOMA-IR ;微小模型法测定的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增高(空腹或OGTT时) ;钳夹法中的M值。
●血管调节异常(高血压除外)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测定;微量白蛋白尿。
●前炎症状态:高敏C 反应蛋白增加;炎症细胞因子增加(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浆脂联素水平下降。
●前凝血状态:纤溶性因子(PAI-1 等) ;凝血性因子(纤维蛋白原等) 。
●激素:垂体-肾上腺轴。
三、治疗建议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同时针对代谢综合症的各种表现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危险因素,并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患者一旦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并根据以下方面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血管(包括吸烟情况)危险性评估和治疗。
(一)一级干预
IDF 推荐对代谢综合征的病人的初级干预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适当的热量限制(在第一年使体重降低5 %~10 %) ;
●适当的增加运动量;
●改变饮食结构。
美国和芬兰关于糖尿病的预防研究的结果证明轻度的体重下降也能使患者获益,例如能够预防或至少延缓数年糖耐量低减的高危人群(一般都是肥胖者)向糖尿病的转变。
(二)二级干预
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或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必须采用药物治疗进行二级干预。
从总体上来说,虽然我们明确需要一种能够调节代谢综合症潜在机制的治疗方案,并通过该方案来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减少长期代谢和心血管改变的影响。但是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还没有出现。所以,目前应该针对代谢综合症所包括的各种表现进行治疗,减少相互作用的各种危险因素,最终到达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致动脉硬化的血脂异常
治疗的首要目标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降低ApoB 及非HDL-C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低LDL-C(升高的LDL-C水平代表代谢综合征的更高危险性) 。
药物选择
1、 贝特类( PPAR-α激动剂):可以改善所有致动脉硬化的血脂异常,似乎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在退伍军人高密度脂蛋白干预(VA-HIT)试验中显示,在已确诊冠心病的人中应用贝特类药物可以升高HDL-C 同时降低LDL-C 水平,并显著降低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
2、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所有包含APO-B 的脂蛋白,并且能使LDL-C 和非HDL-C 的水平达标(ATP Ⅲ,2001) 。多个临床研究已肯定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益处。
3、 贝特类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有不良反应。
血压增高
根据美国国家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的第7 次报告(JNC 7) 的建议,当血压≥140/90 mm Hg 时应接受治疗。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血压≥130/ 80 mm Hg 时,应该开始降压治疗。
药物选择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是有用的降压药,在一些临床试验中的结果提示,此两种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其他降压药可以带来更多益处。但目前,大多数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与降压药物相关的危险性的降低只与降压本身有关,而非某种降压药本身所致。
2、 还没有发现哪种药物为同时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的优先选择用药。
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
目前人们对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延迟糖尿病的发生和减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糖尿病预防研究(DPP) 证实,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应用双胍类药可以预防或延迟糖尿病的发生。最近的研究也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具有IGT 和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延迟或预防2 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类似的研究也显示可以用阿卡波糖和奥利司他延缓IGT 患者向糖尿病发展。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降低代谢综合征、IGT和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
专家组正翘首期待正在进行的有关噻唑烷二酮类和贝特类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同时也期待着新一代的PPAR激动剂(调节血糖和血脂,同时作用于PPAR2α和γ受体的激动剂)临床资料的问世,另外,一些新出现的药物,如肠降血糖素拟似物、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抑制剂以及大麻类物质受体阻滞剂等都有可能成为将来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
四、未来的工作
IDF 共识专家组希望此次制定的强调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人种对腰围进行调整;为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实践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简便易用的工具。这将不仅有利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而且有利于心血管疾病和(或) 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确定。全球简便、统一的定义将使来源于不同研究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的获得和以下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代谢综合症的定义将会越来越完善。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
最佳和最具有预测能力的代谢综合征定义或其组分;
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间的关系;
危险因素间的不同集聚方式与心血管终点之间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简便和/或复杂评价指标与临床事件之间的关系;
针对代谢综合征所有组分的有效治疗措施对心血管危险性的确切影响;
不同人群中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更好地确定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