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鼻咽癌放疗结合中医治疗的进展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调强适形放疗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减轻了辐射损伤。但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控制和进一步减轻放射损伤的方法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作用。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但放射结束时10 %~18 %有局部病灶残留,20 %~30 %有局部和颈部复发,20 %~36 %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肿瘤的病因之一,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旨在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达到活血散结作用。血瘀是恶性肿瘤的病因之一。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可看到肿瘤患者血瘀症的存在。有学者检测135 例鼻咽癌患者血液黏度,发现血液黏度增高者占患者总数的78.5 % 。血液黏度增高与微血栓形成导致肿瘤患者血液微循环障碍,血流趋于淤滞,血循环减慢,减少肿瘤细胞氧合, 有可能使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降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伴有血瘀症的肿瘤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学者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治则,在血瘀型鼻咽癌放疗中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口服,结合血液流变学检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肉眼全消率83.3 % ,高于对照组的78.3 % ,远处转移率实验组3.3 % , 低于对照组的15.2 %。血液流变学检查表明,实验组治疗后多项指标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蔡伟明等运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结果Ⅱ, Ⅲ, Ⅳ期患者的1 ,3 ,5 年生存率中放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未增加远处转移。沈瑜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活血化瘀中药的提取物可以使细胞存活曲线的肩宽变窄、斜率变平, 提示活血化瘀中药有放射增敏作用。徐国镇等的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取得较好的局控率,且未增加远处转移,从而改善了鼻咽癌的疗效。临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药物能增加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放射敏感性,并不会增加鼻咽癌的远处转移,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活血化瘀中药尽管增敏比不高,但因其毒副作用极低, 患者完全可以耐受,临床应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陈焕朝等采用活血化瘀与养阴生津法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进行研究,用活血生津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提高12.8 % ,两组比较P < 0.05 ;两组治疗中和治疗后对白细胞的影响,治疗组影响较轻或少有影响,两组比较P < 0.05 ;两组对体液免疫和T 细胞亚群的影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陈成钦等通过联合应用地龙、复方丹参、野木瓜加放射治疗对鼻咽癌进行放射增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鼻咽癌原发灶放射增敏的近期疗效显著,发现中药放疗组鼻咽原发灶的全消率达92.04 % , 残留率仅7.96 % ,而对照组的全消率为82.72 % , 残留率为17.28 % ,两组比较P < 0.05 。经放疗后3 个月的鼻咽CT 扫描复查,发现两组比较同样有显著差异P <0.05 。曹兆振等用川红注射液对40 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鼻咽癌原发灶消失所需的放射平均剂量为4387.5rad ,对照组为5312.5rad ,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廖建平等拟方通窍活血汤的加减配合放疗治疗57 例,结果表明,当照射剂量大于44~45Gy 后,中药组鼻咽部肿块消退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提示有放射增敏作用[1-6] 。
另一方面,由于放射治疗后的辐射损伤, 因此不少病人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出现口干、、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口腔溃烂、张口受限、颈部皮肤损伤和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视神经损伤、放射性中耳炎等诸多放疗毒副反应, 有的不得不中断放疗或者减少放射总剂量, 从而影响疗效和生活质量[7-9]。现代医学认为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是因为射线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 使细胞分裂和增殖减弱,从而使局部微血管管壁发生肿胀、痉挛和管腔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鼻咽癌属于中医学“失荣”、“鼻疽”、“鼻渊”、“夭疽”等范畴,病机为正气不足,肺火熏蒸,热毒痰瘀凝聚而成。而放疗后损伤是一种热损伤,损伤口腔、咽喉粘膜及唾液腺,相当于中医所谓热邪入侵,内外热毒,交困结合,化火灼津,损伤正气,从而造成人体气阴两虚,局部津液不足,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干、咽喉干燥疼痛、吞咽困难等一派阴虚内热之象。“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故认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基本中医病机为热毒痰瘀凝聚,正气受损,正虚邪实贯穿疾病之始终,病变可涉及肺、脾、胃三脏[11]。在整个放疗过程中, 患者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所表现的证型变随机体变化而变化, 或四证互相兼夹, 所以治疗上首先要进行辨证, 灵活选方或加减。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原则。拟养阴清热, 生津利咽, 健脾和胃, 清热解毒, 益气养阴, 活血祛瘀为法。根据放疗后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 临床分为以下四型:热毒伤阴、肺胃阴虚、痰瘀气滞、气血亏虚进行辨证治疗。分别予五味消毒饮或龙胆泻肝汤合生脉散加味加减;养阴清肺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通窍活血汤或桃红四物汤合导痰汤加减;八珍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治疗。以上各型可进行以下随症加减:头痛加白芷、羌活、川芎等;发烧加黄芩、青蒿、连翘等;腹胀加大腹皮、砂仁、厚朴等;纳差加谷麦芽、山楂、山药等; 恶心呕吐加陈皮、法夏、砂仁等; 口干咽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 便秘加栝楼仁、牛蒡子、枳实等; 便溏加苡仁、山药、扁豆等; 失眠怔仲加酸枣仁、五味子、珍珠母等; 气虚乏力或白细胞减少加黄芪、枸杞子、紫河车等; 淋巴结肿大加黄药子、南星、猫抓草等; 鼻衄加仙鹤草、连翘、紫珠草等; 口腔溃疡、糜烂加银花、蛇舌草、赤芍等;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加薄荷、射干、木蝴蝶等;张口受限加丹参、鸡血藤、赤芍等;声音嘶哑加桔梗、木蝴蝶、僵蚕等。朱欠元的养阴清热法治疗鼻咽癌放疗中口、咽粘膜反应显效率70. 0%, 总有效率93. 0%对照有显著性差异[12]。徐伯平在鼻咽癌放疗加用睛明方证实能减轻放射线对后视路的损伤,而且能提高后视路的生理功能[13]。郑玉玲在研究鼻咽癌放疗骨髓保护方面对肺阴亏耗型,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空气血亏虚以升白饮加减;胃阴亏虚型用一贯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都证实有明显的效果[14]。王跃珍在鼻咽癌放疗中予夏枯草、蒲公英、射干、银花等自拟中药保护唾液腺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 中药能明显改善咽燥、咽喉肿痛、口干症状, 使Ⅱ、Ⅲ 级口干发生率下降, 对唾液腺分泌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5]。刘海军在鼻咽癌放疗中采用中药液冲洗鼻腔部,中药液制作(黄柏、黄苓、蒲公英、薄菏) 证实可以保持鼻咽部干净,减少鼻咽部感染机会,从而间接及直接提高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减轻副作用,使病人能顺利完成放射治疗[16]。
总之,中医中药治疗对于鼻咽癌放疗的放射增敏作用中正在不断的在临床上证实,同时在西医无法解决的急慢性辐射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在不断发挥其独到之处,且由于毒副作用极低, 患者完全可以耐受 ,临床应用简便易行,预计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已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