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临床反馈,却暴露出了其他问题
首发于丁香护士 2025.11.04(TNA输液管断裂,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https://mp.weixin.qq.com/s/nm33ybXlpC8mkXpv3gAkbg
近日,接到了一例临床科室的反馈:我们在给患者泵注肠外营养液(TNA),这个配套的输液管给泵夹爆了(如图一),正往外渗液。这个输液管也太差了吧,能不能换用科室的输液器?普通输液器还是精密输液器?

虽然是一例很平常的咨询,却反映出临床上有关于TNA输注的疑惑,我们先来解决反馈的问题。
一、为什么配套的输液管容易被夹爆?
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主要包括药液输注储存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瓶和输液袋等),血液输注、储存器械。这一类器械通常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1]。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通常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不含任何增塑剂,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避免药物吸附且燃烧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汽车和其他行业,一般情况下不易被夹爆。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受到过度挤压、尖锐物体的强力挤压或高温环境等,可能会出现破裂或损坏。因此可推测,此时偶发的输液管夹爆事件应为过度挤压造成的。
二、为什么要用到输注泵泵注肠外营养呢?
TNA常见的输注方式有间歇输注和持续输注。其中,输注速度需依据输注途径及患者病情调节。经外周静脉输注时宜缓慢匀速输注;重症患者宜持续输注并控制速度(40~150 mL/h);糖尿病患者输注葡萄糖速度应<4 mg(/kg·min),以防滴速过快增加机体氧化代谢的负担,造成肝脏脂肪变性[2]。相对而言,输液泵内含精密的电子控制装置,具有持续、精确、微量、持续输液的优点。输液泵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医生的处方,精准设定输液速度和剂量,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当输注需要被严格控制速度时,一般会使用输液泵进行控制。
三、TNA应该使用哪种输液器?
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次性普通输液器的过滤膜仅仅能够过滤直径大于5μm的微粒。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规定,能够过滤直径为5μm及更小的微粒的输液器称作精密过滤输液器。另外,精密输液器对孔径有严格的分级,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孔径:5μm、3μm、2μm、1.2μm、0.2μm。
那哪些药物需要使用精密输液器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33-202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6.2 中规定: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3]。但并没详细说明具体精密输液器的孔径要求。《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中对输注装置选择则有以下推荐意见:推荐不含脂肪乳的肠外营养使用0.2μm终端过滤器;含脂肪乳的TNA使用1.2-5.0μm终端过滤器;当脂肪乳与葡萄糖/氨基酸分开输注时,对葡萄糖/氨基酸溶液使用0.2μm的过滤器,并在过滤器下输注脂肪乳剂[4]。

四、TNA需要避光输注吗?
这次咨询中护士虽然没有提及TNA避光输注的问题,但从护士发过来的图片可以看出,这一袋TNA用黑色垃圾袋包裹,显然是采取了遮光(习惯称为“避光”)的措施,见图三。中国药典规定:避光指的是避免阳光直射;遮光是指使用不透光的容器或材料对药品进行包装,以完全阻隔光线,例如棕色玻璃瓶、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容器等[5]。从药典定义可以看出,遮光比避光对光线的要求更加严格。有研究显示通过玻璃射人室内的阳光不会影响 TNA中的脂肪乳剂的稳定性;维生素含量虽会受光照的影响,但在常规的24小时输注时间内,临床研究未见显著的差别[6]。考虑到临床采取避光措施不易操作,因此不推荐TNA在临床输注过程中用避光输液袋,建议避免阳光直射[4,6]。

肠外营养液的安全使用需要各科室的共同努力和协助,虽然是一例很偶然的意外导致的咨询,却暴露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最后附上《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中有关肠外营养使用要求(图四),大家共勉之。

参考文献:
[1] 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2016年版/赵志刚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王汇,陈亚梅,张蔚青,等.上海市护理学会《成人住院患者肠外营养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J].上海护理,2024,24(09):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WS/T 433—2023.
[4]李素云,邵小平,唐小丽,等.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2):1421-142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5:通则l一通则224.
[6]赵彬,老东辉,商永光.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J].协和医学杂志,2018,9(04):32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