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基础护理学医学生 · 发布于 19 小时前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346 浏览

病例信息

一、基本信息

- 患儿性别:女

- 年龄:4岁

- 主诉:反复右侧腰腹部胀痛3个月,伴间歇性尿失禁1个月

二、现病史

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胀痛,疼痛呈间歇性,哭闹或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发热、呕吐、血尿。家长起初以为“消化不良”,未及时就医。近1个月,患儿出现间歇性尿失禁,表现为白天玩耍时突然不自主漏尿,每日1-2次,内裤需频繁更换,无尿痛、尿频。为明确病因,家长带患儿就诊,经泌尿系超声及影像学检查后,以“先天性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不完全型)、右侧上肾段轻度积水、右侧输尿管异位开口”收入小儿泌尿外科病房。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疼痛发作时烦躁哭闹,缓解后恢复正常;食欲、睡眠无明显异常;大便规律,无便秘或腹泻;体重增长平稳,从出生时3.1kg增至目前18kg,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童一致。

三、既往史

患儿系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kg,无窒息、缺氧史,新生儿期无黄疸、感染等特殊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全程接种。

四、个人史与家族史

- 个人史:无异地居住史,饮食以米饭、蔬菜、肉类为主,进食规律;每日饮水量约900ml,无憋尿习惯;会阴部清洁每日1次;大运动发育正常,可灵活跑跳、攀爬;语言发育正常,能清晰描述疼痛部位及漏尿情况。

- 家族史:父母身体健康,否认泌尿系统疾病史;无近亲结婚史,否认家族中有先天性尿路畸形、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

五、体格检查

- 一般检查:体温36.7℃,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8/62mmHg,体重18kg。神志清楚,精神活泼,营养良好,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咽喉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右侧腰腹部轻度压痛(患儿拒按),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

- 专科检查: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符合女性幼儿生理特征;尿道口无红肿、分泌物,会阴部皮肤黏膜无破损;右侧肾区轻度叩击痛,左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压痛。

六、辅助检查

1. 泌尿系超声:右侧肾脏可见上下两个独立肾窦结构,上肾段肾盂轻度扩张,分离径约1.3cm,肾盏无明显扩张,下肾段肾盂无扩张;右侧可见两条输尿管,上肾段输尿管全程轻度扩张(直径约0.7cm),末端开口于尿道外口下方(异位开口),下肾段输尿管无扩张,开口于膀胱内正常位置;左侧肾及输尿管形态、大小正常,无扩张;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内透声清,未见占位性病变。

2. 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尿糖(-),尿比重1.019,pH值6.8,无异常指标。

3. 静脉肾盂造影(IVP):清晰显示右侧重复肾结构,上肾段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尿道外口下方;下肾段肾盂、输尿管形态正常,开口位置正常;左侧肾盂、输尿管显影正常,无异常。

4. 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CTU):进一步证实右侧重复肾(上下两个肾段)及重复输尿管,上肾段输尿管异位开口,上肾段肾盂轻度积水,输尿管壁光滑,无结石及占位性病变;双侧肾脏实质密度均匀,无瘢痕形成;膀胱结构正常。

5. 膀胱镜检查:镜下见膀胱内右侧下肾段输尿管开口正常,未见上肾段输尿管开口;尿道内口下方可见异位输尿管开口,按压右侧腰腹部时,异位开口有尿液溢出。

七、诊断与诊断依据

(一)诊断

1. 先天性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不完全型,上肾段输尿管异位开口)

2. 右侧上肾段轻度积水

(二)诊断依据

1. 先天性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IVP及CTU明确右侧肾脏分为上下两个独立肾段(重复肾),并伴两条独立输尿管(重复输尿管),符合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上肾段输尿管开口于尿道外口下方(非膀胱内正常位置),为异位开口,下肾段输尿管开口正常,故为不完全型重复畸形。

2. 右侧上肾段轻度积水:泌尿系超声及CTU示右侧上肾段肾盂轻度扩张,结合上肾段输尿管异位开口可能导致的尿液引流不畅,考虑为梗阻继发的轻度积水。

3. 患儿间歇性右侧腰腹部胀痛及尿失禁,与上肾段输尿管异位开口导致的尿液不自主漏尿、上肾段肾盂轻微梗阻相关,症状与畸形解剖结构一致,进一步支持诊断。

八、鉴别诊断

1. 输尿管结石:多伴突发腰腹部绞痛、血尿,超声及CTU示结石强回声伴声影,患儿无相关症状及结石征象,故可排除。

2. 膀胱输尿管反流:常伴反复尿路感染,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明确反流,患儿无感染史,影像学无反流表现,故可鉴别。

3. 肾囊肿:表现为肾脏内单个或多个囊性结构,与肾窦不相通,无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患儿为重复肾结构,故可排除。

九、治疗计划

1. 术前准备: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检查,评估患儿手术耐受能力;术前1天清洁会阴部,更换干净衣物;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唑林钠预防感染;术前备皮,范围包括下腹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

2. 手术治疗:拟于入院后第4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上肾段及异位输尿管切除术”。术中游离右侧上肾段肾脏及异位输尿管,完整切除上肾段肾组织及全程异位输尿管,避免损伤下肾段肾组织及正常输尿管;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1-2天,引流手术区域渗出液。

3. 术后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引流液减少后拔除;术后静脉补液3-5天,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术后1周内避免患儿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

4. 随访计划:术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评估右侧下肾段肾脏形态及功能;术后3个月复查肾功能及CTU,确认下肾段输尿管通畅情况;每年复查1次泌尿系超声,长期监测下肾段肾脏功能。

十、病情预后评估

患儿目前上肾段积水程度轻,下肾段肾脏功能正常,及时手术切除病变的上肾段及异位输尿管后,多数患儿腰腹部胀痛及尿失禁症状可完全消失,下肾段肾脏功能不受影响,长期预后良好。若未及时治疗,上肾段积水可能加重,甚至影响下肾段肾脏功能,或诱发尿路感染、结石等并发症。总体而言,早期诊断与手术干预,对患儿远期肾功能及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重复输尿管 (3)
纠错
回复收藏3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