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妇产版达人 · 发布于 10-25 · 来自 Android · IP 广东广东
1389 浏览

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性休克处理核心是尽早抗感染、快速液体复苏、稳定血流动力学,需多学科协作,分秒必争。

 

1. 紧急生命支持与监测

 呼吸支持:血氧饱和度<92%或呼吸困难时,立即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循环监测:快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目标≥0.5ml/kg/h)、乳酸(反映组织灌注)、中心静脉压(CVP)。

 

2. 抗感染治疗(关键核心)

 经验性用药:在留取血培养、痰/尿/创面分泌物培养后,1小时内启动广谱、强效抗生素静脉输注,覆盖革兰阴性菌(如碳青霉烯类)和革兰阳性菌(如万古霉素),兼顾耐药菌(如MRSA)。

目标性用药: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48-72小时内调整为窄谱抗生素,避免耐药。

疗程:一般7-14天,需结合感染灶清除情况、免疫功能恢复状态调整。

 

3. 循环复苏与血流动力学稳定

 液体复苏: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30分钟内快速输注30ml/kg,根据CVP(目标8-12mmHg)、血压、尿量调整,必要时加用胶体液。

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后血压仍低(平均动脉压<65mmHg),立即用去甲肾上腺素(首选)提升血压,必要时联用多巴酚丁胺改善心肌收缩力。

 

4. 免疫与器官功能保护

 纠正免疫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可短期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提升粒细胞;严重免疫低下者,评估后可予免疫球蛋白支持。

器官保护:

肾功能不全:避免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血液净化(CRRT)。

凝血异常:监测凝血功能,有出血倾向时补充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

代谢紊乱:纠正酸中毒(pH<7.1时补碱)、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等)。

 

5. 感染灶清除

积极寻找感染灶(如肺部、皮肤软组织、消化道、导管相关),必要时通过穿刺引流、手术清创等方式清除病灶;怀疑导管感染时,立即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回复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