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反复发热,一波三折,拨开云雾见明月

医师 · 发布于 09-30 · 来自 Android · IP 北京北京
842 浏览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张XX,女,50岁。

【主诉】:主因“反复发热24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2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物理降温可恢复正常,伴全身乏力,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皮疹,无出血,无肌痛、关节痛。期间反复多次发热,性质同前,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5.03x10^9/L,红细胞计数3.21x10^12/L,血红蛋白59.00g/L,血小板81.00x10^9/L;CRP 138.87mg/L;降钙素原 0.266ng/mL;腹部增强CT提示门静脉主干轻度增宽,巨脾,考虑脾大导致脾功能亢进,转入普外科,拟行切脾治疗。普外科住院期间患者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40℃,发热时伴大汗,无畏寒、寒战,口服布洛芬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7天,效果欠佳,查新冠核糖核酸阳性(O:32.20/N:32.31),考虑患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转入感染科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治疗1周,复测新冠核糖核酸转阴,但依然反复发热,多为夜间发热,体温最高41℃,口服布洛芬后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2.28x10^9/L,红细胞计数1.32x10^12/L,血红蛋白50.00g/L,血小板59.00x10^9/L,诊断发热待查、全血细胞减少,转入血液科治疗。发病以来,患者目前精神状态差,体力下降,饮食差,睡眠欠佳,1月内体重下降5Kg,大便正常,排尿正常。

img


【既往史】:20年前体检发现HBsAg阳性,未治疗。

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家族史无异常。

【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81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54mmHg,身高:163cm,体重:56.8Kg,BMI:21.38 kg/m2。贫血貌,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无牙龈肿胀,胸骨无叩痛。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右肋下未及,剑突下未及,莫菲氏征阴性,脾于左髂前上棘连线下约3cm、腹壁中线右侧约5cm可触及,质韧,有轻微触痛,肝、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1、发热待查;2、全血细胞减少;3、脾大;4、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情分析】:患者目前主要矛盾为三系减少,发热伴脾大原因待查,有乙肝但不符合门脉高压性脾大。诊断有以下四个方向。

a)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非典型病原感染(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疟疾)等?

b)     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c)      血液性疾病:如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白血病?淋巴瘤?

d)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过程】:

a)      患者转入我科后查CRP 224.8mg/L;降钙素原 4.38ng/mL;G实验、GM实验阴性;T-SPOT阴性;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定量<100IU/ml;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阴性;血涂片未见疟原虫;多次血培养均阴性;外周血NGS提示人葡萄球菌信号强度高(条件致病菌);骨髓液NGS提示副百日咳鲍特菌,殊异肠球菌信号强度高,人葡萄球菌信号强度高(条件致病菌)。给予“万古霉素 1g静滴1/12小时、美罗培南1g静滴1/8小时联合米诺环素胶囊100mg口服2/日”抗感染治疗5天,复查CRP 170.4mg/L;降钙素原 1.71ng/mL,但仍反复发热,性质同前。

分析:患者转入我科时炎性指标偏高,外周血及骨髓液NGS均提示示人葡萄球菌信号强度高(条件致病菌),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联合米诺环素抗感染治疗5天,复查炎性治疗降低,但仍反复发热,性质同前,感染性疾病可能性不大。

b)     患者既往无皮疹,关节肿痛,查抗核抗体谱、小血管炎谱阴性。

分析:可以排除结缔组织病,血管炎可能。

c)      患者既往挑食,食素,查叶酸,VitB12正常。

分析:可排除营养不良性贫血,如巨幼贫可能。

d)     查血清铁蛋白:14352 ng/mL;白细胞介素-2受体:40666U/mL。

分析:该患者已发热1月余(大于3周),体温均在38.5℃以上;脾大(三度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500ng/mL;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升高,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HPS)诊断。

【确诊HPS,需进一步寻找和明确病因】:因为HPS是表象,其引起的炎性风暴就像是森林中燃起大火,需明确起火原因才能根治,否则该病致死性极高,HPS未经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2个月。故我们暂给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抑制炎症反应,并安排骨穿,以寻找病因。

①   骨髓形态:(1)骨髓片:增生III-IV级,G=26.5%,E=3.5%,G/E=7.57,粒系中原始细胞占23.5%,单核细胞占55%,其中原幼稚单核细胞占49.5%,此类细胞胞体偏大,核染色质细网状,核仁可见,浆灰蓝量丰富,个别胞浆内可见空泡;(2)血片:白细胞数低,可见原始细胞及原幼稚单核细胞,占45.2%,形态同骨髓,单核细胞比例偏高。

②   免疫组化: FOX染色:-97+3%;NAE染色:阳性;NaF染色:弱阳性。

③   FISH检测:-7/7q、-5/5q、20q-、MLL重排、p53、+8均为阴性。

④   融合基因筛查:WT1基因表达阳性。

⑤   骨髓染色体核型分型:异常,核型:46,XX,ins(17;12)(q11.2;p13p11.2)(19)/46,XX(1)。

⑥   骨髓免疫分型:可见39.27%异常髓系原始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粒细胞比例减低。考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⑦   骨髓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符合AML。

⑧   完善PET/CT:脾巨大伴代谢增高,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请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最终诊断】:1、急性髓系白血病;1.1、噬血细胞综合征;2、脾大;3、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例讨论

1、什么是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

2、嗜血细胞综合征如何诊断?

3、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噬血细胞综合征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 (18)
慢性肝炎 (3)
纠错
11 1 3
同行评议(4)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4.4
病例完整4.4
临床实用4.4
诊疗科学4.4
学术价值4.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