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填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专家共识2025
临床问题1:子宫填塞术的适应证
推荐意见1-1:对于非产道裂伤(尤其宫缩乏力)所致的PPH,若宫缩剂治疗效果不佳,排除禁忌后应尽早使用子宫填塞术。(证据中等质量,强推荐)
临床问题2:宫腔填塞物的选择
推荐意见2-1:常用的宫腔填塞物有球囊与纱条,球囊因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优先选择。(证据低质量,强推荐)
推荐意见2-2:术者宜选用自己熟悉并能快速获得的填塞方式进行止血。(证据低质量,强推荐)
临床问题3:子宫填塞术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推荐意见3-1:子宫填塞术应由熟练掌握该技术的医师操作,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确保填塞物放置到位,缩短操作时间。(证据低质量,强推荐)
推荐意见3-2:宫腔注液量由宫腔大小、宫内压力等决定,球囊填塞时注液量需保持在有效压迫容量。(证据中等质量,强推荐)
推荐意见3-3:宫腔纱条需自宫底部开始有序填塞,避免留空隙,警惕隐匿性出血。(证据中等质量,强推荐)
临床问题4:子宫填塞术后的管理要点
推荐意见4-1:子宫填塞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宫底高度、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动态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加强宫缩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推荐球囊放置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治疗 24 h , 建议选择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 可联用抗厌氧菌抗生素使用)。(证据低质量,强推荐)
推荐意见4-2:若子宫填塞术无法有效控制出血,应重新评估,尽快联用或换用其他手术措施止血。(证据中等质量,强推荐)
临床问题5:宫腔填塞物取出时机及后续观察
推荐意见5-1:宫腔填塞物取出前需再次评估病情,必要时备血。(证据低质量,强推荐)
推荐意见5-2:宫腔填塞物宜在填塞后12~24 h内取出,一般不超过48 h,取出后建议取样送病原微生物培养。(证据低质量,强推荐)
推荐意见5-3:取出宫腔填塞物的过程中,应加强宫缩防止再次出血,若出血仍不能控制时需积极采用介入、手术等其他止血措施。(证据中等质量,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