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干细胞外泌体与慢病管理:55名患者在多次使用后,安全“抚平”慢性炎症

已认证的机构号 · 最后编辑于 16 小时前 · IP 江苏江苏
116 浏览

引言


今日分享一篇跟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包含外泌体)改善慢性病相关的临床文献。这项研究纳入了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的患者(肺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全身性疲劳),首次在大样本高龄慢性病患者中证实:


(1)  经过严格质控、采用无动物源成分工艺制备的人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包含其关键效应物质外泌体,在多次、大剂量、全身性给药(包括动脉、静脉和吸入途径)的应用中,安全性良好,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系统性炎症反应;


(2)  且对已有炎症状态的患者显示出潜在抗炎益处。

正文

炎症本是机体对抗感染和损伤的防御机制。


然而,当炎症失控或转为慢性,它就变成了众多疾病的“幕后推手”。


慢性炎症,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由外伤或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它更像是一个“潜藏”的“悄无声息的杀手”,长期潜伏在我们的体内破坏着机体的健康。


慢性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压力等。


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组织损伤,进而诱发各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炎症已被发现介导多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肺部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img


比如,心衰、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代谢病;炎症性肠病、组织纤维化,甚至与疲劳和疼痛密切相关等等。


传统的抗炎药物(如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胃肠道损伤、肝肾毒性、长期使用耐受性差等),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群体。


近年来,干细胞外泌体因具有调节免疫、抑制过度炎症、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在多种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


研究表明,MSC来源的外泌体保留了MSCs的许多治疗特性,如抗炎、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但避免了活细胞移植带来的潜在风险。此外,外泌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免疫原性以及更易于储存和运输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改善慢性病的策略。


2025年5月发表于国际期刊《PLOS One》的一项日本临床研究(doi: 10.1371/journal.pone.0322497),首次系统性评估了人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包含外泌体在内的全部分泌组——在多次、大剂量全身给药中的安全性,以及探讨了其对慢性病管理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1]。


img



MSC条件培养基(MSC-CM)是MSCs在培养过程中分泌到培养基中的所有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外泌体是其中传递生物信息的关键纳米载体,直径通常在30-150纳米之间,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可以被靶细胞摄取,从而传递信号、调控基因表达,甚至改变细胞行为。


 研究对象: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的成人年,包括高龄人群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就诊于Seihoku诊所的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且对标准疗法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成年患者(平均年龄高达77.4±10.1岁,涵盖高龄人群),包括:


 肺病(如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COPD):12人


心力衰竭(NT-proBNP ≥ 900 pg/mL):14人


慢性肾功能衰竭(eGFR ≤ 40 mL/min/1.73m²):10人


全身性疲劳:19人


干预措施:根据病情接受多次干细胞外泌体给药


研究中,MSC-CM通过三种途径给药: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和吸入。每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每次剂量经过精确计算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img

干预措施与给药方案表


img


图片引用自文献1(图注:上图为IA/IV给药方案日程;下图为INH给药方案日程)


结论一:干细胞外泌体在临床上使用是安全的


在本次研究中,MSC-CM的安全性得到了初步验证,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对55名患者的长期观察,研究人员记录了治疗期间的所有不良反应,并对其性质和频率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显示,尽管部分患者报告了一些轻微的不适,例如短暂的发热、注射部位红肿或轻微头晕,但这些症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且未对患者的整体健康造成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不良反应与MSC-CM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个体差异或基础疾病相关。


结论二:干细胞外泌体有效缓解慢性炎症


除了安全性,研究还揭示了MSC-CM在抗炎方面的潜在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急性或慢性炎症。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CRP水平,发现MSC-CM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炎症状态。


总体变化为55名患者整体给药前后CRP水平略有下降(0.296 ± 0.607 mg/dL vs. 0.249 ± 0.533 mg/dL),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0.5994)。


这表明多次、大剂量全身给予MSC-CM并未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具体而言,无论采用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还是吸入给药,所有患者的CRP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治疗前CRP水平高于正常范围(>0.3 mg/dL)的患者中,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这表明,MSC外泌体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缓解慢性炎症,为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img


图片引用自文献1(图注:A. 基线CRP>0.3 mg/dL组显著下降;B. 基线CRP<0.3 mg/dL组有轻微上升,但仍在正常低水平)


上述结果令人鼓舞。不过这项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未设置对照组,因此难以完全排除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其次,虽然CRP水平的降低提示MSC外泌体具有抗炎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加以验证。此外,研究中使用的外泌体制备方法和给药方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这也为未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提出了新的挑战。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为MSC外泌体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提供了初步证据,为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结


这项研究首次在大样本高龄慢性病患者中证实:经过严格质控、采用无动物源成分工艺制备的人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包含其关键效应物质外泌体,在多次、大剂量、全身性给药(包括动脉、静脉和吸入途径)的应用中,安全性良好,未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或系统性炎症反应,且对已有炎症状态的患者显示出潜在抗炎益处。MSC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工具,正在为慢性疾病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它的出现不仅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医学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Inami N. Safety 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 for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PLoS One. 2025;20(5): e032249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22497

心力衰竭 (365)
性病 (42)
系统性炎症
损伤 (112)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