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解剖学的重要性:患者爬完山后大腿肿胀,怎么回事?

病例信息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61岁
主诉:右侧大腿肿胀1周
简要病史:患者于,五一假期期间爬完山后,右侧大腿出现进行性肿胀。
体格检查:触诊提示,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托马斯试验阴性,加强托马斯试验阴性,臀大肌紧张、可触及梨状肌(这一点很重要,是否可以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依据)。
考虑患者是爬山过程损伤梨状肌→梨状肌发炎→压迫臀上静脉或臀下静脉





辅助检查:
DR提示左侧骶髂关节上段骨质致密,但患者右侧出症状,是否可以不管它?

临床诊断:梨状肌综合征
处理分析
鉴别诊断:
一、梨状肌综合征压痛点低,梨状肌牵拉试验呈阳性。
二、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两者很容易混淆,有人认为此二者同为一个病症,但实际上还是有所区别。臀上皮神经的末梢从臀中肌表面的臀筋膜传出至皮下脂肪内,传出点易受到卡压,虽然痛感相似,但相对而言位置较浅。
三、臀中肌疼痛臀中肌激痛点引起的痛是深层的、固定的、模糊的,往往分布在一个弧线上,少数疼痛分布在臀部及大腿近端外侧。
治疗经过:
腰部+臀部软组织松解
拉伸梨状肌:
1.坐凳盘腿牵拉
1) 坐姿,右腿弯曲放在左腿上
2) 附身向前屈伸,感觉肌肉的拉伸
3) 换边重复同样的动作

2.前跨步拉伸
1)双脚与臀部同宽,跪坐在脚后跟上
2)缓慢呼吸,同时伸直左腿,左脚脚面放在地面上。同时右腿膝盖朝外侧打开,贴近地面。
3)上半身向前弯曲,用肘部和前臂支撑身体
4) 保持15-20秒,换边进行

3.坐位旋转
1) 坐在地板上,腰背挺直,双腿伸直
2) 将右腿弯曲,脚放在左膝的左边
3) 保持腰背挺直,将左肘放在右膝上,右手放在地面上支撑身体
4) 慢慢呼吸,并将上半身向右边扭转
5) 保持15-20秒,换边进行

4.仰卧位髋部伸展
1) 平躺,双脚与肩同宽,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2) 将右腿弯曲,放在左腿上
3) 慢慢将骨盆向左旋转,直到右膝和右脚挨到墙面
4) 坚持15-20秒,换边进行

问题讨论
基础知识:
梨状肌的解剖学:
梨状肌起于骶骨前表面,被第1-4骶前孔分成三个部分,穿坐骨大孔后以一个圆形肌腱附着在股骨大转子上。
在髂骨后部前方称前部,其后部的后方称后部,后面是骶结节韧带,里面是骶棘韧带,梨状肌多有变异,上方可与臀中肌臀小肌融合,下方可与下孖肌融合,或变异为两部分。
梨状肌变大充满整个空间,它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梨状肌压迫骨盆里的神经或血管很常见。
梨状肌的功能:
1.梨状肌是主要的外旋肌;当髋关节屈曲90°时还是次要的外展肌; 在髋关节完全屈曲时,髋关节内旋。
2.在跑步和步行初期时能抑制大腿有力而快速的内旋。
3.梨状肌能稳定髋关节并辅助稳定髋臼内的股骨头。
4.骶骨位移、骶髂关节炎症会中断从上到下的重力传递,梨状肌会收缩以试图稳定骶 骨,并引起其他外旋肌的僵硬。
5.梨状肌下缘的纤维可以对骶髂关节产生极强的旋转剪切力。
梨状肌的神经穿行:
梨状肌下共5条神经穿行,并非只有我们所说坐骨神经——因此,梨状肌卡压导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坐骨神经痛那么简单。
1.臀上神经:伴随臀上动脉、静脉经梨状肌上孔出骨盆,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无力可能是由于梨状肌卡压造成。

2.臀下神经:伴随臀下动静脉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支配臀大肌。

3.股后皮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支配臀部、会阴前部及大部分大腿后侧和腓肠肌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4.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经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多在腘窝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骨神经。

5.阴部神经:阴部神经和血管穿过坐骨处脊柱后通过坐骨大孔重新进入骨盆,支配肛门外括约肌及大腿后部和阴囊、大阴唇的皮肤感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尿道括约肌、男性的阴茎海绵体和皮肤感觉,女性阴蒂的相关结构,以维持正常的性功能。

梨状肌综合征功能障碍
长时间屈髋坐位,内收内旋或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变粗充满坐骨大孔(长时间久坐或不正确坐姿也会使骶结节和骶棘韧带增厚),常出现以下症状。
1.下腰部、臀部、髋部、大腿和足后部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肿胀
2.腹股沟和会阴区疼痛和感觉异常
3.排便时直肠疼痛
4.性功能障碍
5.女性性交痛
6.男性阳痿
最后编辑于 2024-05-13 · 浏览 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