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傻三年”是真的?研究:怀孕会导致大脑“萎缩”,产后一直存在
俗话说“一孕傻三年”,相信很多孕妈也有这种感觉:怀孕后频繁忘东忘西、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在职场或生活中闹出“乌龙”时,仿佛真的变“傻”了。然而,这真的是智力下降的表现,还是另有隐情?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究,揭开“一孕傻三年”的神秘面纱。

孕傻是指当女性怀孕后,准妈妈的记忆力出现衰退、认知能力下降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孕傻三年”。国外也有“怀孕傻三年”类似的说法,称为Baby Brain(婴儿脑)。
长期以来,“一孕傻三年”的说法在民间流传,不少孕妈也对此深有感触,觉得自己在孕期和产后记忆力大不如前,变得丢三落四。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说法是否真的站得住脚呢?
2008年神经科学家Susana Carmona及其团队为了了解人类孕期的大脑变化情况开展了长达8年的试验,观察到女性在分娩后的2-3个月,大脑皮质的多个区域比受孕前平均减少了2%。
无独有偶,这一命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2024年1月5日,《Nature Neuroscience》上刊登了一篇西班牙格雷戈里奥·马拉尼翁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论文,题为:Women’s neuroplasticity during gestation,childbirth and postpartum。旨在追踪母亲在孕晚期至产后早期的大脑皮层改变,并探讨不同分娩类型(如自然分娩和预定剖宫产)如何影响这些改变。[1]

这项研究追踪观察了两组女性:110名首次怀孕女性VS34名未孕女性,在孕期晚期及产后初期进行神经解剖学、产科和神经心理学数据采集。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大脑皮层动态变化,并结合统计模型定位特定脑区的调整,分析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等不同分娩方式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差异。
研究发现,在怀孕期间,女性大脑的整体皮质体积和厚度会减少,这种减少在整个大脑广泛存在。在产后早期,皮质体积和厚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然而,默认模式网络和额顶网络的减少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尽管该研究在许多方面拓宽了我们对母亲大脑改变的理解,但由于缺乏孕前阶段的脑成像数据作为参照,且未采集遗传背景与免疫系统等生物标志物信息,这些局限性为后续研究留下了重要探索空间。
为了更全面研究妊娠全程及产后大脑的动态变化,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展开了一项研究。他们追踪了一名38岁健康的初产妇,从其怀孕前3周开始,直至产后2年,接受了26次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和静脉穿刺,全程记录其神经解剖结构的变化。[2]

研究发现:
- 激素剧烈波动:孕期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比孕前分别升高3625倍和122倍,产后迅速回落。

- 大脑变化情况:
大脑总灰质体积(GMV)与总皮层厚度(CT):孕期呈线性下降,产后部分恢复;80%的脑区体积与孕周呈负相关;变化主要集中在感觉、注意力及运动相关网络。

大脑灰质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处理和整合外界信息,包括记忆、认知和思考等功能。大脑灰质位于大脑的表层,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组成,颜色较深,呈灰色。
大脑白质微结构:白质微观结构完整性(QA)在整个大脑中显著增加,特别是在胼胝体、弓状束和下额枕束等区域。

白质位于皮层之下,在大脑的更深处,协调大脑区域之间的交流和正常运作,控制神经元共享的讯号。白质的改善,表明大脑内不同部分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妊娠期间,大脑灰质体积(GMV)、皮层厚度(CT)和白质微结构完整性(QA)会随着雌激素及孕酮水平升高而动态变化:GMV和CT的减少可持续至产后两年,而白质微结构(如QA)呈短暂性增强(孕中晚期显著上升,产后迅速恢复)。脑室扩张、脑脊液增加与皮层压缩并行,可能反映水潴留及细胞层面的调整(如胶质细胞、神经元或突触变化)。
了解完这些研究后,我们回归到“孕傻”这个话题上,孕期GMV和CT的减少就意味着是“变傻”吗?并不然,这些变化是大脑为育儿做的适应性重塑,而非大脑结构的永久损伤,是“为母则强”的神经基础,而非智力下降。
那为什么出现“孕傻”呢?

既然研究说,大脑灰质减少,也没有影响认知和记忆能力的下降,为什么还会出现“孕傻”呢?
1、生理变化
因为怀孕后雌激素和孕酮等激素水平的大幅波动(或可飙升至100-1000倍),孕妈妈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而这些激素具有神经调节作用,能够驱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3]
2、睡眠不足
怀孕期间,尤其是孕晚期,因为身体不适、胎儿活动增加、呼吸困难、打鼾、频繁起夜,睡眠质量会有所下降。这些睡眠问题可能导致孕妇感到疲劳、情绪低落,还有可能影响孕妇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情绪调节能力。[4]

3、压力水平上升
孕期的心理压力与胎儿大脑功能连接性存在关联,改变胎儿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后代的长期神经行为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压力会在产后进一步上升,因为喂奶、换尿布、做家务这些繁琐又高强度的护理,会增加女性的压力,进而影响母亲自身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5]
4、心理暗示
当大家都在说时,当事人就很容易被影响,当生活中出现忘事、记忆力下降等情况时,就更加强化“孕傻”的错觉。

1、保证充足的睡眠
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远离电子设备。实现“婴儿睡眠同步”,尝试与宝宝一同入睡。研究发现,充足睡眠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提高注意力、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2、坚持锻炼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孕妇操等。运动能促进血氧供应、缓解压力焦虑,保持身体和大脑良好状态。

3、合理安排任务
每天记下要做的事,列成任务清单,完成一项勾一项,避免遗漏。还可将清单拷贝到电脑,以防丢失。
4、补充大脑营养
日常多吃富含磷脂Omega-3脂肪酸(三文鱼、鲱鱼等富脂鱼类)[7]、卵磷脂(蛋黄、豆类)[8]及B族维生素(全谷物、绿叶菜)的食物,可以为神经细胞提供优质营养,促进大脑健康和认知功能的发展。

妈妈们的伟大牺牲不该被'孕傻'的标签掩盖。从决定为家庭孕育新生命开始,就要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这时候更需要家人,尤其是爸爸的理解与支持。愿每个家庭都能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中,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见证宝宝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Paternina-Die M, Martínez-García M, Martín de Blas D, Noguero I, Servin-Barthet C, Pretus C, Soler A, López-Montoya G, Desco M, Carmona S. Women's neuroplasticity during gestation, childbirth and postpartum. Nat Neurosci. 2024 Feb;27(2):319-327. doi: 10.1038/s41593-023-01513-2. Epub 2024 Jan 5. PMID: 38182834; PMCID: PMC10849958.
[2] Pritschet L, Taylor CM, Cossio D, Faskowitz J, Santander T, Handwerker DA, Grotzinger H, Layher E, Chrastil ER, Jacobs EG. Neuroanatomical changes observed over the course of a human pregnancy. Nat Neurosci. 2024 Sep 16. doi: 10.1038/s41593-024-01741-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284962.
[4] Iordchescu D A , Paica CI , Vladislav E O ,et al.PRENATAL MATERNAL SLEEP[J].Romanian Medical Journal, 2021(2).DOI:10.37897/RMJ.2021.2.7.
[5] Wu Y, De Asis-Cruz J, Limperopoulos C. Brai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the offspring of women experienc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uring pregnancy. Mol Psychiatry. 2024 Jul;29(7):2223-2240. doi: 10.1038/s41380-024-02449-0. Epub 2024 Feb 28. PMID: 38418579; PMCID: PMC11408260.
[6] Khan M A , Al-Jahdali H .The consequences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J].Neurosciences, 2023, 28(2):9.DOI:10.17712/nsj.2023.2.20220108.
[7] Román GC, Jackson RE, Gadhia R, Román AN, Reis J. Mediterranean diet: The role of long-chain ω-3 fatty acids in fish; polyphenols in fruits, vegetables, cereals, coffee, tea, cacao and wine; probiotics and vitamins in prevention of stroke,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and Alzheimer disease. Rev Neurol (Paris). 2019 Dec;175(10):724-741. doi: 10.1016/j.neurol.2019.08.005. Epub 2019 Sep 11. PMID: 31521398.
[8] Zhao F, Li R, Liu Y, Chen H. Perspectives on lecithin from egg yolk: Extrac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Front Nutr. 2023 Jan 6;9:1082671. doi: 10.3389/fnut.2022.1082671. PMID: 36687715; PMCID: PMC985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