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典型病例分析产后出血

1.病例一:
孕妇杨某,22岁,初产妇,孕39+3周、不规律腹痛4小时于当日早上6点入院。
此次妊娠孕期常规产检均未见异常。入院当天凌晨2点开始不规律腹痛,也因此没有得到很好的睡眠,多少因为紧张和焦虑,当日早餐也没有“吃好”。入院检查:体温36.5℃,血压120/70mmHg,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宫高41厘米,腹围98厘米,胎心规则,NST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6厘米,羊水量适中,胎盘功能Ⅱ级,跨耻征阴性,骨盆外测量正常,宫颈外口容指,先露棘平,估计胎儿体重3900克。孕妇有经阴道试产的适应症,未经特殊处理。
中午12点开始出现规律性宫缩,宫缩情况良好(上午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胎心监护正常。16点宫口开大4厘米,先露+1,宫缩情况尚可,20点宫口开大6厘米,先露+1,左枕横位,宫缩持续时间20-30秒,间隙时间5-8分钟,强度中等偏下,值班大夫考虑是宫缩乏力导致的产程进展不利和持续性枕横位,予以缩宫素静脉滴注(规范应用)继续观察,两小时后(22点)观察宫口开大未见明显改变,先露仍然在+1水平,胎位仍为左枕横位,考虑为相对头盆不称、持续性枕横位,决定剖宫产终止妊娠,并停用缩宫素。开始与家属沟通……
长时间与家属沟通好,再加上做好术前准备,最终在次日凌晨1点“常规”做完剖宫产手术,术前宫缩一直处于“继发性宫缩乏力”状态。手术虽然“顺利”完成,术中子宫收缩“良好”(应该是宫缩剂作用),术中出血约400毫升,新生儿体重3950克,Apgar评分10分。值班大夫和家属都松了一口气……
大约手术后1个小时,患者突然阴道流血约800毫升,血压一度下降到70/40mmHg,心率到120次/分,检查子宫收缩差,宫底达脐上三指,软,子宫轮廓不清,质地软,B超提示腹腔未见积液,子宫切口部位未见积血,宫腔中量积液。诊断非常明确:产后出血。能排除术后子宫切口和腹腔出血。及时实施输血、抗休克等治疗。半小时后母亲转危为安。
追问病史发现,该孕妇除了年轻、孕期规范产检、生命体征正常(没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凌晨2点开始不规律腹痛4小时入院,期间睡眠没有得到充分保障;②因为紧张和焦虑,当日早餐没有“吃好”;③胎儿偏大,估计胎儿体重3900克;④规律性宫缩前的上午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⑤临产后的中饭和晚餐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⑥产程中患者一直“大喊大叫”,体力消耗大;⑦产程进展缓慢,继发性宫缩乏力;⑧从决定剖宫产到终止妊娠经历了大约三小时,患者也一直在“大喊大叫”;⑨术中出血约400毫升;⑩值班大夫和家属都松了一口气,术后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疗法。
2.病例二:
孕妇张某,25岁,第一胎,孕38+5周、胎膜早破2小时入院。
孕妇孕期常规产检均未见异常。入院检查:体温36.3℃,血压110/80mmHg,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宫高36厘米,腹围101厘米,胎心规则,NST反应型,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3厘米,羊水量适中,胎盘功能Ⅱ级,跨耻征阴性,骨盆外测量正常,宫颈外口容指,先露棘平,估计胎儿体重3200克。孕妇有经阴道分娩适应症。
患者当天18点自然破水,因为紧张和焦虑,患者晚饭就没有“吃好”,20点开始出现不规律性宫缩,当晚更是几乎“一夜未眠”,凌晨4点开始规律性宫缩,才来的医院就诊,早餐还是没有“吃好”,大约在早上6点(第一产程开始的2小时)开始静滴缩宫素(比较规范)。按值班医生的说法,采用“导乐分娩”,第一产程进展顺利,第一产程时间为4小时(毕竟年轻),宫缩强度也可以,产程中羊水还是清亮的,在8点宫口开全(第一产程开始的4小时)。但后来仔细追问情况发现,虽然第一产程的时间只有4小时,但整个第一产程尤其是后期宫缩情况并非值班大夫说的“还可以”,宫缩持续时间只有30-40秒,间隙时间为5-8分钟,强度中等偏下。9点(第一产程开始5小时)开始做胎心监护,发现有明显的间歇性变异减速,值班大夫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宫口已经开全,目前宫缩情况“良好”,胎儿估计体重3200克,骨盆宽敞,仍然有经阴道分娩适应症,继续静滴缩宫素,并采用“导乐分娩”,试图尽快终止妊娠。30分钟后,仍然未分娩,胎心监护出现明显的变异减速,几乎呈持续性,胎心最低到60bpm,这才赶紧联系医生。
进产房后,医生发现产房“灯火通明”,产房内至少有5-6位医护人员,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说话声都非常“宏亮”,患者(应该称之为“患者”了)躺在产床上,旁边挂着输液的瓶子(属于规范应用缩宫素),一盏“明亮的”无影灯直射患者的隐私部位,患者“汗流浃背”的,面色苍白,嘴唇发干,正在大声叫喊,叫喊之后又处于极度疲惫、痛苦的状态,患者还在“时不时”的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液体(刚不久前吃的“德芙”牌的巧克力),旁边还有一位已进第二产程的孕妇,也是在大喊大叫的。坐在患者身旁用手触摸着子宫体部观察数分钟,发现患者的宫缩持续时间约15-20秒,间歇时间3-5分钟,宫缩强度中等偏下,会阴部隐约可见胎头“尚未”见到“拨露”(先露在+3水平),胎心监护见胎儿心率波动在80-120bpm之间,宫缩时仍低至60-80bpm,羊水尚未见“粪染”现象。再详细询问患者这一天来的饮食、睡眠和休息状态,得知患者几乎一天“未进”多少食水,17小时以来睡了大约2-3小时……
诊断明确,宫缩乏力(应该是“继发性”)。并做了如下几点处理:①立刻停用缩宫素,改用平衡液加2克维生素C快速静脉滴入,并静脉推注50%的高糖100毫升;②劝阻医护人员大声说话;③关掉所有的灯光(因为是白天,关灯后房间内光线还是非常充足的),并将患者身旁的窗帘拉上;④配一根导管让患者用温水漱口,并尽量口服一定量的温水;⑤征求患者意见,让家属买一点患者自己认为想吃的食物(小米稀饭);⑥改患者截石位为患者感觉最为舒适的自由体位,并枕上枕头;⑦让一位助产士坐在患者身旁,用手轻轻地抚摸患者脸部、腹部、手臂和大腿部位,并给患者盖上一床薄被子;⑧打开产房的音响,轻轻放一首贝多芬的轻音乐;⑨同样处理旁边那位产妇。不一会儿的功夫,两位患者都不喊叫了,并打起了“呼噜声”,“宫缩”也几乎没有了,产房也安静了,没有宫缩状态下,胎心也基本维持在120bpm……
就这样“等待”了大约30分钟,患者“醒来”了,面色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了,宫缩也逐渐加强了,此时我们在静脉缓慢滴上缩宫素(500毫升液体加缩宫素5单位),宫缩明显加强,有宫缩时胎心仍然有下降的趋势,最低可达60-80bpm之间,在阴道口也能见到先露了……
考虑胎心的变化,我们用小产钳轻轻一带,一次成功分娩。胎儿体重3300克,Apgar评分为10分,产时出血约100毫升。产妇也“如释重负”,一会又“呼呼”大睡了……
分娩后,患者在产房观察2小时安全返回病房,并经进一步的支持疗法和缩宫素促宫缩等治疗,当天患者也能自由下床活动了,产后三天患者也没有明显的产后出血……
二、两例患者病情分析
1.两位孕妇(在临产时应该称之为“孕妇”,并非“患者”)都非常年轻,产检也非常规范,临产前的全身查体均正常,不存在上面提及的可能诱发产后出血的“不变因素”;
2.两例孕妇都有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
3.两例患者都有临产前以及产程中饮食、睡眠不佳情况发生;
4.第一例患者剖宫产术中又出血约400毫升,术后“值班大夫和家属都松了一口气”,更没有得到良好的支持疗法,以至于产后大出血。
5.第二例患者虽然在临产前和产程前期也要有也有饮食、睡眠不佳情况发生,但在产程后期得到了良好的纠正和改善,产钳助产尽快终止了妊娠,产时出血只有100毫升,终止妊娠后也给予了良好的支持疗法,产后并没有发生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
6.“生孩子的活就是体力的活”,这是我对分娩的理解。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你能正常上班和工作吗?你的精神状态会好吗?其实,生孩子也一样,子宫也需要“吃饭、喝水和睡觉”。不然,产程进展就一定不“顺利”,即使勉强完成了分娩的过程,产后也很可能会发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那就是“产后大出血”。要想“顺利”完成分娩的过程,“子宫”必须“吃到一定量的饭”,“喝到一定量的水”,有“足够的睡眠”。要想预防“产后出血”,“子宫”更加需要“吃到足量的饭”,“喝到足量的水”,有“非常足够的睡眠”。这临产前尤其是产程中孕妇的体力(饮食和睡眠)和精神状态都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势必导致产程进展不顺利,更容易发生产后大出血。这就是我说的影响产后出血的“可变因素”。
所以,预防产后出血的要点就在于,一、加强孕期规范产检,将妊娠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或减轻到最低程度,将可能诱发产后出血的“不变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二、临产后更需要加强支持疗法,保障产程中孕产妇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将可能诱发产后出血的“可变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