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六经辨证医案集锦(18)——中医治病的“切入点”!

发布于 04-14 · 浏览 273 · IP 天津天津
img

 

 

     马继松教授医案:

     马老是毛以林教授的老师,在《闻过则喜医辑》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医案:

马老在农村工作的时候,一个18岁的男子,因精神受到刺激,病发狂证,马老先用生铁落饮,继用龙胆泄肝汤,转手又用温胆汤,患者之病情毫无起色。其家属用“跳大神”的亦未见效。后在南京精神病医院治疗,病仍未愈。

再次请马老诊治时,该患者有一个症状引起马老的的注意,病人小便频数,数分钟一次,且不避人;尿黄而短,并长吁短叹,以手抚膺,伴眼睑轻度浮肿,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

病人频频随地小便的现象,启发了马老的思路,随即处方:

大豆黄卷、冬瓜子、薏苡仁、六一散各30克,佩兰、泽泻、生白术各15克,郁金、法半夏、大贝母、杏仁、厚朴、石菖蒲各10克,白豆蔻、苍术各7克。

患者被强行灌药3剂,病即有转机。大家一看可能就知道,这是一张三仁汤化裁的方子!只是加了大豆黄卷、佩兰,以增强芳香化湿;配伍二术以加强健脾燥湿;用冬瓜子、泽泻加大利小便祛湿浊的作用;石菖蒲、郁金二味可化浊开窍醒神!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剂组合,却使病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三仁汤方剂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论,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瘟初起法堪遵。

为什么会想到这张方剂呢?马老说:是““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患者神志不清,随地小便,舌淡胖、苔白滑,这说明是湿浊之邪内蒙心窍所致,心被湿浊蒙蔽,正邪相争,人体势必要驱湿邪外出,从哪里驱逐邪气外出呢?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只能从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频频,不避人面。而中医认为小肠有“泌尿和排泄”两方面的功能。

三仁汤能芳香化湿,薏苡仁、滑石等可利小便,可使湿浊之邪从小便排出。

<谨注: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

一,我们体内的自然力量是真正的治

疗者;

二,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自然疗愈力是获

得康复的最大力量;

三,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得病比知道一个

人得的是什么病更为重要。

因此他的医学思想核心也是基于人体

自然疗愈力,强调采取有助于人体自然愈复

的措施,是“治人”重于“治病”,与以人

为本,辨证论治的思想是相通的。

患神志疾病者,并不少见,而精神异常

者,频频小便,且不避人者,却不多见。若从人体的自愈角度来看,则祛邪之途现矣!

人体是复杂的巨系统,其强大的自愈能力和趋势,是医生必须依靠、借助的伟大力量!中医的特点之一,即是充分利用人体的这种能力和趋势。

我们是治疗“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因此我们不要把“人”与“病”对立起来,眼睛里只有“人的病”,却忘记了“患者这个人”!如果没有这个“人”,光治病还有什么意义呢?并且我们把这个人的有利因素都忽略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失去了强大的依靠和外援;二来,也往往不能取得疗效。>

谵妄 (15)

最后编辑于 04-14 · 浏览 273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