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医生讲中医:中医思维看西药(3)——以糖皮质激素为例

中医思维看西药,也更新到了第三期了。
在这个系列里,施医生努力将晦涩的中医知识,讲得尽可能让西医医生都能听懂,为了检验成效,还请了我当西医的兄弟给我把过关,反响还不错。
施医生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中医医师对西药应该有自己的认知”。但同学表示不理解,答曰:“难道你还想搞一个中物理、中化学出来吗?”
当时的施医生,尚未真正进入临床看过病,理论缺乏实践支撑,所以未能说服我的同学。
但现在,施医生已身经百战,
作为笔者,施医生将结合真实的临床,给各位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
同时“中医思维看西药”,也是对中医医师自己的一个思维训练,用这个锻炼过的思维重新去看待中药,相信会有新的境界。
糖皮质激素,这是每一个医生都又爱又恨的药物。
不管什么病,
小到感冒发烧,大到风湿骨痛,
只要激素用下去,疗效如神!
不管是大剂量激素冲击抢救病人,还是普通量激素诱导缓解,还是长期激素维持病情,激素都是非常可靠的战友。
但是这个药问题也很多,包括副作用,包括一些用药的瓶颈(一开始用得好好的,到后面就一点用都没有了)等等。
闲话不多说,咱们直接看糖皮质激素的资料,以甲强龙为例。
1.欣赏说明书: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梳理临床事实

噢,不愧是糖皮质激素,适应症是真的非常广泛,光是分类,就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疾病、过敏性疾病、眼部疾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水肿、器官移植、血液疾病、肿瘤、休克、神经系统疾病……
而这些适应症背后的药理作用,我们用几个词语,可以概括为:
①抗炎作用 ②调节代谢作用 ③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 ④抗休克作用 ⑤刺激骨髓造血作用 ⑥兴奋中枢神经作用 ⑦增强血管对活性物质反应性作用 ⑧允许作用 ⑨对骨骼作用。
现在看看不良反应。

得益于多年来的人气,目前也收集到了很多“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里面也有常见和罕见之分,
比较常见的,包括:
加重感染,高血糖,满月脸水牛背,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也太多了,不一而足。
2.运用中医理论提出假说
再次引用《黄帝内经》的一句话: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这里其实用一句话即可说明糖皮质激素的功效:
以多靶点消耗真阴为代价,多靶点振奋阳气。
3.根据临床事实,证明中医理论假说
这一段内容会很多,咱们一个一个列举,尽可能把一些常见的药理反应给各位讲透。
3.1抗休克作用
说是抗休克,但不是所有休克都能上激素,毕竟休克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因分类可以分出一堆,根据血流动力学可以分出一堆……大家都是医生,默认都懂,这里就不赘述了。
糖皮质激素主要应对的是分布性休克,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增高血管紧张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多靶点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如果从细胞因子的层面去阐述,内容就更多了,这里暂时略过。
这里可用于拟合的中医术语:回阳救逆。
这里的“回阳救逆”,笔者认为总体上贴切,理论仍有继续精细化的空间。
这项理论工作,笔者的专业能力就不够了,希望由重症监护专业的中医医师来完成。所幸,广东省中医院在中医重症方面是非常强劲的,也经常能看到医院公众号的报道,笔者也是向往已久。
笔者也翻译过一本日本人写的手册,关于汉方药在重症医学当中的应用。
可惜出版的事儿没谈妥,如果有朋友有出版社方面的人脉资源,这里顺便求助一下。


3.2升血糖作用
各位还记得笔者的上一篇《中医思维看西药(2)——以维A酸为例》吗?
维A酸同样有升高血糖,降低糖耐量的副作用,并且上一篇施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振奋脾阳,伤脾阴。(其实准确说应该是胰阳、胰阴,这里为了照顾原中医理论,仅提一嘴)
糖皮质激素,在这里,也是一样的作用。
振奋脾阳,促进糖异生和减少糖利用;
伤脾阴,加剧了胰岛的生理储备消耗。
3.3负氮平衡作用
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的话,就是加速胸腺、肌肉、骨骼等多组织蛋白质分解,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所以大量、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多少会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皮肤菲薄、伤口愈合延缓的现象。
中医理论,如何看待?
我们看《中医诊断学》教科书,是怎么描述阴虚内热的?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尤甚,口燥咽干,对吧?
其中形体消瘦,说的就是肌肉萎缩的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中医教科书没有提到的现象,比如笔者的本专科——皮肤病学相关的表现,就有“皮肤菲薄”、“伤口愈合迟缓”。
我们皮肤科医生肯定都给疤痕打过激素封闭针,对吧?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副作用,就是皮肤萎缩!
皮肤科医生肯定看过激素依赖性皮炎,对吧?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皮肤菲薄,屏障薄弱!
这两个疾病,都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外用则在局部产生“伤阴”表现。
那么,这样一来,“伤口愈合迟缓”的道理也逐渐清晰——因为伤阴了,机体的储备被消耗殆尽,没有余力去供养组织的修复了。
如果受损严重,那就是溃疡形成;即便是能长好,那么也将会是不良愈合——机化。最后遗留色素沉着、结节、肉芽肿、疤痕等。
3.4满月脸、水牛背
笔者年资尚轻,且人在基层,病人不多;
但也曾经亲手治疗过一例满月脸水牛背。
患者是天疱疮,中年女性,工人。一开始是在外院治疗,经过治疗呢,天疱疮好是好了些,其实依然在发作,但人给吃成满月脸水牛背了,皮肤吹弹可破,痒得很,血糖、血压也高了,因此为了追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笔者处就诊,目的其实不是为了满月脸,而是控制天疱疮。
那么笔者接手的时候,患者是在在服用甲泼尼龙(美卓乐)6片bid的,48mg/日。
于是肯定是上了中药治疗,健脾、去心火、滋阴除湿。
这个病人在笔者这儿看了一年时间,是亲眼见证她从又红又大的猪头脸,逐渐变成瘦弱大妈的样子。
可惜没留照片,不然还是比较震撼的。
在这个病例当中,患者既有天疱疮本身的病机,又有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带来的整体多靶点伤阴表现。
这里的伤阴,是影响脂肪代谢为主。脂肪代谢,我们知道是肝脏的生理功能,所以结合患者状况,这里的猜想是:高血糖是伤了脾阴。高血压、脂肪重新分布是伤了肝阴。
3.5抗炎作用
在急性炎症的治疗中,存在一对矛盾:炎症本来是有血管系统的生物个体为了保护自己产生的反应,目的是消除抗原,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
但炎症过于亢进则反而会伤及自身,并且无法进入修复状态。
所以,在急性炎症期暂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我们称之为“诱导缓解”,属于战术上的“用时间换空间”,先缓冲、拖时间,同时跟上根本性治疗/或者等待免疫力起效,徐徐图之。
但急性炎症使用激素,一般时间不长,要么好,要么坏,还等不到出现阴虚后果,战斗就结束了。
而在慢性炎症的治疗中,激素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比如风湿免疫类疾病。由于这类疾病缺乏根治方式,所以用激素拖时间、止损,是一种有效但不得已的做法。
长期使用,会影响对感染的抵抗力,会变得容易出现反复感染。
这种情况下,阴虚的本质会逐渐暴露出来。
这里着重讲一下跟感染性炎症有关的方面。
这里要再延伸一下知识点:关于感冒的症状。
有一次,笔者的夫人跟人去疾控中心做社会学调研,疾控中心的人给她们讲了一个他们工作的故事,关于如何识别、预警登革热患者的故事。
这个病人,一开始是去骨科医院看的病(具体什么症状不清楚),医生给拍了片子,没什么事情,开了点西乐葆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他开始发低热,并到发热门诊就诊,急诊做了个血常规,医生开了点感冒药就回去了。
医生没觉得有异常,但疾控中心的专家却根据后台,捕捉到异常了,赶紧跟患者电话联系,最后确诊登革热。
夫人说,整个故事听下来,感觉疾控中心的监控还挺牛逼的,这都能抓住。
笔者发表了不一样的意见。
首先,笔者是高度肯定疾控中心专家的工作的,但笔者认为,这件事本来可以发现得更早。
哪个时间点呢?
关键词:“骨科医院”。
患者去骨科医院就诊,虽然具体不知道,但多半是出现了颈椎酸痛,腰酸背痛的症状。
这种症状,西医不懂,但中医应该非常熟悉:
《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很明显,患者本来是在出现颈椎酸痛,腰酸背痛等症状的这个时间点,就可以定性为感染的。
而诊断靠什么?靠搭脉!
这种疾病初期的情况,在西医手里是抓瞎的,但如果是基本功扎实的中医医生看,比如施医生,一搭脉,啥都知道了,肯定是第一时间让他去做血常规。
血常规做出来,是不是可以更早警惕登革热了?
好,我们现在知道,感染性疾病初期,是有腰背酸痛的症状的。
现在反过来看看肾阴虚证,里面刚好就有“腰膝酸软、腰背疼痛、失眠多梦”的症状。
腰膝酸软是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导致的,跟感染无关;
而腰背疼痛,就跟感染有联系了。
我们从上文可以得知,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以让人免疫力下降,对感染的缓冲力下降。
那么,长期反复出现“腰背酸痛”症状,并且脉诊伴有浮脉的,很显然,就是感染缓冲力下降带来的后果了。
同时,“失眠多梦”的方面,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感冒发烧的时候,睡眠往往会差一些,虽然能睡得着,但容易做噩梦,感觉会特别激烈,特别累。
笔者的解释是,机体与病邪在身体里斗争,会影响潜意识,潜意识出现斗争感,则出现如此梦境。
讲解到这里,肾阴虚的失眠多梦,其内在逻辑是不是开始清晰起来了?
说个题外话,事实上笔者治肾虚型失眠,就是这样的思路。
失眠,可能性太多了,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
治疗,要建立在精准的诊断能力上,而笔者的手段,就是搭脉。
当诊脉准了,出现其中一种肾虚兼外邪这一种情况的时候,一边频频驱邪,一边缓缓调脾,最后徐徐进补,患者还是会有信心的。
因为在驱邪的阶段,就会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噢对了,糖皮质激素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兴奋、失眠。
对上了。
3.6消化性溃疡
很多医生在住院部静滴激素的时候,会有一个“预防性抑酸护胃、补钾”的操作。
其背后,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副作用——消化性溃疡。
笔者在上一篇帖子《【案例】舒普深、利奈唑胺都没有搞定的39℃发热,中药治疗秀肌肉》当中,也提到了激素。
患者紫癜,累及胃肠、肾脏,按照西医常规是需要使用激素的,但当事医生因为惧怕激素的副作用,所以只用了笔者开的中药,没有用激素,最后反而成就了中药的疗效。
激素导致消化性溃疡的的中医病机,应该也是呼之欲出——伤胃阴。
同时,《中医诊断学》教科书里面提到,胃阴虚有一个症状,那就是胃口大开,这也跟激素的副作用相符合。
真的好巧噢。
4.总结
到这里,糖皮质激素的一些常见药理作用,就解读完毕了。
总体来讲,与中医的“伤阴”模型的拟合度,还是很高的。
并且,在实验中医学当中,实验人员本来就是用糖皮质激素来模拟“肾阴虚小鼠模型”的。造模后小鼠一开始多动、警觉、多食、多饮,一周后逐见竖毛、毛发无光泽、拱背少动、反应迟钝、呼吸沉迟,悬尾倒挂试验(+)等。
本系列,以后仍然会持续更新。
这个系列,对笔者自己,也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能够认识到中医学的魅力,
看看中医学是如何做到执简驭繁,
看看中医学是如何将一连串孤立事件,建立联系;
看看中医学是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解决问题;
看看中医学,在21世纪的背景下,如何丰富自身理论,走向进化。
最后编辑于 2024-01-07 · 浏览 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