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疗#一例早期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治(附图片和手术视频)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女,75岁
【主诉】:反复腹部疼痛5天
【现病史及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约10cm直肠见一息肉样隆起病变,大小约0.8cmX1.3cm,表面粘膜发红、粗糙,完善染色放大内镜:NBI+ME观察病灶大部pit呈IIIL+IV型,中央稍凹陷局部pit呈Vi型,不排除局部浅浸润癌变可能;完善超声内镜示病变来源粘膜层,呈低回声改变,向腔内突出,粘膜下层完整连续,截面大小约12.4mmx6.3mm。综合上述对直肠病变精查考虑直肠隆起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Ca?可能。
【临床诊断】:直肠隆起改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Ca?
【治疗经过及结果】:充分评估病情,符合ESD切除指征,同时告知家属,如术后病理回报癌组织粘膜下深浸润,或存在脉管浸润,则需追加外科手术,家属表示理解并要求内镜下治疗,直肠病变行ESD术切除,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指导患者饮食,予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功能处理,病理回报:绒毛管状腺瘤,局灶腺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并癌变,病变范围约1.4x1.3x0.5cm,切缘未见癌组织,未见脉管、神经浸润。患者恢复良好已出院。电话随访病人,病人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良好,嘱患者3月后复查肠镜。(后面附内镜图片及手术过程)

肠镜白光

ME-NBI

超声内镜示病变粘膜下层完整延续

Esd术中,粘膜下注射

esd术后创面

止血夾夾闭创面

手术标本固定

总结与讨论
1.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切除。该技术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
2.对于这个病例,规范化肠镜检查,重视白光结合染色、放大、超声内镜在诊断早期肠道肿瘤性病变的作用,方便为患者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3.重视ESD治疗的策略及技巧,在有视野的情况下切开、剥离;
4.加强与病理医生沟通,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编辑于 03-27 · 浏览 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