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急性房颤急诊治疗

发布于 03-04 · 浏览 579 · 来自 iOS · IP 广西广西

一、概述

1.急性房颤是急诊常见的心律失常,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房颤快速心室率加重期,或因急重症(如感染、ACS、心衰等)首次发现的房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87%,且与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相关。《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为其提供了诊断、评估及治疗的标准化流程。

二、心室率控制

1.基础与目标:心室率控制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症状的核心,目标需综合评估患者状态,可选择严格(静息<80次/分,活动<110次/分)或宽松控制(静息<110次/分)。

2.药物选择:① 首选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② 洋地黄类:适用于合并心衰(尤其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③胺碘酮:左心功能显著降低或药物无效时的备选,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④ 联合治疗:多种药物可联用,需动态监测心率以防心动过缓。

三、抗凝治疗

策略与药物: NOAC为首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直接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起效快、无需常规监测。抗凝时机: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48小时,复律前需充分抗凝3周或使用负荷量药物;复律后至少抗凝4周。特殊情况:新诊断未抗凝者可先给予肝素/低分子肝素(尤其老年患者)。禁忌与监测:活动性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为抗凝禁忌;华法林因治疗窗窄、需频繁监测,非首选。

四、 可逆性病因处理

1.急性房颤常由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触发,需积极纠正诱因。例如:① 感染:控制感染源。②高血压/心衰:优化血压及心功能。③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酒精、咖啡因摄入,改善睡眠。④综合管理:通过ABC路径(抗凝/卒中预防、症状管理、合并症优化)降低复发风险。

五、 特殊临床问题

1.合并心衰:一线使用静脉洋地黄类药物,药物复律首选胺碘酮,抗凝推荐NOAC。

2.合并COPD:首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电复律。

3.合并ACS/PCI:无禁忌时使用NOAC+P2Y12拮抗剂二联抗栓,降低出血风险。

4.合并脑卒中:纳入卒中单元管理,缺血性卒中后48小时内启动NOAC(无禁忌)。

六、总结

急性房颤管理需遵循“稳定血流动力学→病因治疗→抗凝预防卒中”的流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心室率或节律控制策略,并重视多学科协作(如妊娠期、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337)
房颤 (410)
脑卒中 (55)

最后编辑于 03-04 · 浏览 579

回复4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