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指标对提高冠心病诊断很有用!
众所周知,在冠心病的无创诊断领域,运动负荷试验目前因简便、廉价而广受关注。但是研究发现,单纯使用ST段压低或抬高作为诊断标准,对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故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负荷试验准确性,近来学者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一些心率调整的指标。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对提高冠心病诊断很有用的指标——ST/HR斜率。
定义
ST/HR斜率最初是由英国利兹大学的R.J.Linden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来的。此标准是以随着运动量增加心肌需氧量和心率近乎平行地增加这一情况为基础的。本质上,是通过在J点后60毫秒所测得的ST压低中心率相关变化的线性回归分析来对运动心电图进行评估。这一方法的根据是:在较大的运动负荷下,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这种增加与心率增快相平行,在CAD患者便可诱发心肌缺血,故心肌缺血与心率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又表现为ST段的相应改变。在接近最大心率或者靶心率条件下,CAD患者运动试验心电图 ST段压低与心率变化通常呈线性相关。由此可见,ST/HR斜率方法能更精确的反应心肌对氧需求与供应的不平衡关系。也就是说,CAD患者运动试验心率轻度增加所导致的相应ST段压低(ST/HR斜率大) ,比心率较快时发生同等程度的ST段压低(ST/HR斜率小),更能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计算方法
ST/HR斜率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计算 ,对运动试验中各阶段ST段下移值用相应的心率予以标化。多数采用心电图描记标准12导联和双极CM5导联 ,测量每一导联(aVR、aVL和V1除外)、每一运动试验阶段末ST段下移值和相应的心率。针对所有测量导联绘制一份ST段压低和心率的坐标图。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最佳地拟合一条从运动峰值开始并向后扩展至少三点的线,直至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为止。每增加10次的心率计算其斜率,得到变化的最大斜率。
影响因素
方案选择
Bruce方案阶段之间较大的心率增量导致生成点数量不足,不能进行正确的斜率评估。研究发现采用 Cornell方案或修正的Bruce方案进行运动试验, ST/HR斜率指标的准确性高 。
ST段下移的测量点
Okin等学者研究发现在J点后60ms处测量ST段下移 ,计算ST/HR斜率敏感性高于以J点处测量。
检查对象
Klig field等发现正常人特异性高于非心绞痛性胸痛者(分别为95%和90%),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显著冠状动脉病变者敏感性与心绞痛者相似 (分别是95%和94%)。Okin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造成这种特异性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并不能绝对除外CAD,故计算ST/HR斜率的特异性应在临床正常人群进行。此外,Ameisen等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3周之内者ST/HR斜率法存在较高的假阴性,而有主动脉瓣反流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则存在较高的假阳性。
性别
Okin等研究发现ST/HR斜率标准在女性患者 可克服传统ST段压低标准假阳性较多的不足。
药物影响
Kligfield等对172例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试验期间继续服用β-阻滞剂、钙拮抗剂及洋地黄者 的ST/HR斜率敏感性为83%~100%,与试验前1~ 3d即停止服药者(82%~100%)无差异。ST/HR斜率指标不受服用β-阻滞剂影响的原因,可能是服用β-阻滞剂后,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幅度的减少被心率的相应减少所弥补。
参考标准
Okin等研究了1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ST/HR斜率≥判断3支冠状动脉6μV/bpm病变的敏感性为 93%。Kligfield等研究了15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以ST/HR斜率≥6μV/bpm判断3支冠状动脉病变敏感性为88%。Elamin等研究发现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者(38例)、1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49例)、2支冠状动脉病变者(75例)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者(44例)的最大ST/HR斜率范围各不相同(分别为0.3~1.1μV/bpm,1.3~2.1μV/bpm,3.2~5.9 μV/bpm及6.9~13.7μV/bpm,各组间测值没有重叠 ,不存在假阳性、假阴性或不能判断的结果。Kligfield等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果。但Thwaites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不同的组间测值有所重叠,Schiariti等也发现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ST/HR斜率值存在重叠。
目前大多数采用的判断标准是ST/HR斜率值≥2.4μV/bpm时预示一支血管病变,ST/HR斜率值≥6μV/bpm时预示着三支血管病变,该值越大,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心功能越差。

临床价值
研究认为ST/HR斜率可以判断冠状动脉成形术效果并能检出术后再狭窄。Silverton等发现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成功者最大ST/HR斜率显著减少,而术后若出现再狭窄,则最大ST/HR斜率又增大。它可以对冠心病的存在和严重性给出更精确度的心电图评估。即使在使用β阻滞药物的情况下,ST/HR斜率也可以无创识别3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Ameisen O, Okin PM, Devereux RB, et al. Predictiv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 /HR slope. Br Heart J, 1985, 53: 547~ 551
2. Elamin MS , Boyle R , Kardash M M , et al. Accurate dete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new exercise test.[J]. British Heart Journal, 1982, 48(4):311.
3. Kligfield P, Ameisen O, Okin P M. Heart rate adjustment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for improv ed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989, 79: 245~ 255
4. Silverton P, Elamin M S, Smith D R, e t al. Use of the exercise maximal ST segment /heart rate slope in assessing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plasty. Br Heart J, 1984, 51: 379~ 385
5. Okin P M, Ameisen O, Kligfield P. A modified treadmill exercise protocol for computer-assisted analysis of the ST segment /heart rate slope: Methods and reproducibility. J Electrocardiol, 1986, 19: 311~ 318
6. Kligfield P. Principles of simple heart rate adjustment of ST segment depression during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phy[J]. Cardiol J, 2008(2).
最后编辑于 02-25 · 浏览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