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对放疗免疫下手了
文献解读:Association of the time of day of chemoradiotherapy and durvalumab with tu‐ mor control in lung cancer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者们探讨了放疗和系统治疗(化疗或抗PD-L1药物durvalumab)在不同时间点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肿瘤控制和生存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在日落前3小时内进行的比例超过50%的患者,其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而durvalumab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则与更高的远处转移险相关。这一发现为优化LA-NSCLC的治疗时机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生物钟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重要性。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疗和系统治疗(化疗或抗PD-L1药物durvalumab)在不同时间点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生存率的影响。研究分析了178名接受放疗和durvalumab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放疗在日落前3小时内进行的比例超过50%与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相关,而durvalumab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则与更高的远处转移风险相关。这些结果提示,治疗时机的选择可能对LA-NSCLC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 研究背景
在这篇论文的前言部分,研究者探讨了生物钟(circadian clock)在调节与免疫、DNA修复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中的重要性。生物钟的节律性影响着癌症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在化疗和放疗的时间选择上。研究表明,按照生物钟的节律进行治疗(即“时间治疗”)可以优化疗效并减少毒性,已有随机试验显示化疗和放疗的时间对疾病控制和毒性有显著影响。
此外,研究者指出,尽管已有一些回顾性研究探讨了放疗的时间效应,但结果不一,可能与不同的剂量分割方案、肿瘤位置和组织学类型有关。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也显示,给药时间与生存率相关。因此,研究者提出假设:在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中,放疗、化疗和durvalumab的给药时间可能会影响疾病控制和生存率。
# 研究发现
这项研究探讨了化疗和放疗时间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肿瘤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78名接受了放疗和durvalumab治疗的患者中,接受超过50%的放疗在日落前3小时内的患者,其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HR 0.39,p=0.017),而远处转移风险也显著降低(HR 0.27,p=0.007)。相反,接受超过50%的durvalumab在日落前3小时内的患者则面临更高的远处转移风险(HR 2.13,p=0.025)。这些结果表明,放疗和durvalumab的给药时间可能对肿瘤控制和患者生存有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还发现,化疗的给药时间与疾病结果没有显著关联。尽管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放疗和durvalumab的给药时间对疾病控制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表明,放疗的最佳给药时间应在日落前3小时内,而durvalumab的最佳给药时间则应避免在此时间段内。研究结果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强调了生物节律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 图片解读
图1 不同时间段放疗和durvalumab输注对远处转移无生存期的影响。
A. 该部分展示了放疗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远处转移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疗时间的选择可能与患者的生存期相关。
B. 此部分则分析了durvalumab输注的时间对远处转移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输注时间的不同也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
# 临床意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化疗和放疗的时间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的肿瘤控制和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对178名接受了放疗和durvalumab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者发现治疗时间与疾病结果存在显著关联。
### 结果总结
1. **生存率**:
- 在durvalumab治疗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6.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50.0个月。
- 中位局部控制率(LRC)和远处转移无生存期(DMFS)未达到,后者为41.0个月。
2. **治疗时间的影响**:
- 接受超过50%的放疗在日落前3小时内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HR 0.39,p=0.017),远处转移风险也显著降低(风险比HR 0.27,p=0.007)。
- 相反,接受超过50%的durvalumab在日落前3小时内的患者,远处转移风险显著增加(风险比HR 2.13,p=0.025)。
- 化疗的时间与疾病结果没有显著关联。
3. **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 在65岁以下的患者中,接受超过50%放疗在日落前3小时内与PFS(HR 0.28,p=0.044)和DMFS(HR 0.13,p=0.007)显著相关,而在65岁及以上的患者中则未显著相关。
- 在男性患者中,接受超过50%放疗在日落前3小时内与PFS(HR 0.27,p=0.011)和DMFS(HR 0.08,p=0.003)显著相关,但在女性患者中未见显著效果。
### 临床意义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疗和durvalumab的时间安排可能对LA-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生存期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
- **放疗的时机**:在日落前3小时内进行放疗可能提高疾病控制效果,降低疾病进展和远处转移的风险。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放疗时间的生物学意义。
- **durvalumab的时机**:相反,durvalumab的给药时间则需要谨慎选择,过多在日落前3小时内给药可能会增加远处转移的风险,提示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考虑药物给药的时间。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治疗时间的选择可能需要个体化调整,以优化治疗效果。
总之,这项研究为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基础,强调了“时间”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提示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生物钟的影响。
# 实验策略
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durvalumab)在肺癌治疗中,时间因素对肿瘤控制和生存率的影响。以下是对方法部分的总结:
### 实验策略总结
1. **研究对象**:
- 研究回顾了178名接受了根治性化疗和放疗,且随后接受了durvalumab的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患者的治疗时间范围为2017年5月至2022年8月。
2. **数据收集**:
- 收集了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以及通过MSK-IMPACT获得的下一代测序数据。
- 通过对肿瘤突变负担(TMB)和基因突变的分析,分类了肿瘤的基因改变。
3. **治疗时间的分类**:
- 根据治疗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患者被分为两组:接受超过50%的放疗或durvalumab在日落前3小时内的治疗(>50%组)和接受不超过50%的治疗(≤50%组)。
- 研究中考虑了季节性变化对日出和日落时间的影响。
4. **结果评估**:
- 主要评估的结果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局部控制(LRC)和总体生存期(OS)。
- 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时间因素与生存结果之间的关系。
5. **统计学方法**:
- 对于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 采用双侧P值<0.05作为统计显著性标准,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
6. **伦理批准**:
- 该研究获得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IRB 16-142)。
### 总结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治疗时间对LA-NSCLC患者的生存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疗和durvalumab的施用时间可能对疾病控制有显著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讨如何优化治疗时间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主要结论
这篇论文探讨了放疗和durvalumab(抗PD-L1单抗)给药时间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肿瘤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疗与durvalumab的给药时间可能与疾病控制和生存结果相关。
### 主要结论总结:
1. **放疗时间的影响**:
- 接受超过50%放疗在日落后三小时内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HR 0.39,p=0.017),且远处转移风险也降低(HR 0.27,p=0.007)。
- 这一结果表明,放疗时间可能在提高肿瘤控制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2. **durvalumab给药时间的影响**:
- 接受超过50% durvalumab给药在日落后三小时内的患者,远处转移风险显著增加(HR 2.13,p=0.025)。这提示durvalumab的给药时间可能不利于患者的远处转移控制。
3. **化疗时间的影响**:
- 化疗时间对疾病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表明在本研究中,化疗的给药时间对于肿瘤控制的作用较小。
4. **临床意义**:
-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放疗和durvalumab给药时间与LA-NSCLC患者疾病结果之间关联的证据,提示在治疗方案中考虑生物钟因素可能有助于优化治疗效果。
5. **未来研究方向**:
- 尽管目前的结果支持了chronotherapy的潜在优势,但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来确认这些发现,并探讨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实施这一策略。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在癌症治疗中考虑生物钟对疗效的影响的必要性,为未来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最后编辑于 2024-12-05 · 浏览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