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放疗还是化疗?放疗效果到底怎么样?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l syndrome,SVCS)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急症,主要是由胸内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综合征,因肿瘤浸润、栓塞或血管纤维化所致上腔静脉阻塞也可以引起。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面颈肿胀,上肢肿胀,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缺氧和颅内压增高,体征上可以表现为颈静脉曲张,胸壁静脉曲张,腹部静脉曲张,面部水肿 ,发绀,面部充血 , 上肢水肿 ,声带麻痹,需要紧急处理以缓解症状。上腔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有恶性肿瘤占78%~86%,非肿瘤占12%,不明5%。恶性肿瘤中肺癌占65%,恶性淋巴瘤占8%,其他还有胸腺癌、生殖细胞瘤和乳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等。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肿瘤等原因致上腔静脉被压迫或梗阻而产生的急性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颈面部充血肿胀、上肢水肿,胸颈部静脉曲张、轻中度的呼吸困难,部分有眼结膜水肿,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等,如不及时处理,随时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机生命,应该给予紧急治疗处理。小细胞或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瘤所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对放疗敏感,目前,放疗是首选治疗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方法。
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和改善生存质量。在放疗中仅照射受压的上腔静脉或包括原发肿瘤,在放疗的同时使用脱水剂。
放射治疗对大多数恶性病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效,能使70%~90%的患者症状缓解,仅10%~15%的患者放疗无效。在对化疗不太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或肿瘤中,70%的患者放疗有效缓解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放疗后72小时症状能得到改善,症状的改善主要与化疗后肿瘤的缩小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有关。
局部放疗的放射野应包括原发灶、整个纵隔区及两锁骨上区,要将上腔静脉包括在照射野内。
放疗的总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治疗中,放疗剂量分割很重要,为使肿瘤迅速缩小以缓解症状,通常首先给予几次高剂量分割(3~4Gy)。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后,后续的放疗剂量、放疗位置可据具体情况再进行调整。
最后编辑于 2023-09-12 · 浏览 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