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恶心、呕吐?这样管理最省心!

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介入、放疗及药物治疗(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CINV 是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简称。延迟性 CINV 发生在给予化疗药物 24 h 之后,用药 48-72 h 达到最高峰,可持续 6-7 天。
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在使用止吐药物的情况下,化疗患者 CINV 发生率可达 11.5%~27.3%。刚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延迟性恶心呕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填补了这一领域指南共识缺乏的空白。
昨日,在 2022 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上,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肿瘤学组的张小田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一专家共识的精彩解读。

一、关于延迟性 CINV
1、定义:延迟性 CINV 发生在使用化疗药物 24 h 之后,用药 48-72 h 达到最高峰,可持续 6-7 天。
2、发病率:在使用止吐药物的情况下,化疗患者 CINV 发生率可达 11.5%~27.3% 。

3、发病机制:
延迟性 CINV 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由治疗药物、精神心理因素及晚期肿瘤并发症等共同作用。

4、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高风险致吐(HEC)、中风险致吐(MEC)、低风险致吐(LEC)
5、延迟性 CINV 治疗原则:
治疗总原则:全程风险评估,预防为主,全程管理与个体化管理。

院内管理与恶心呕吐的管理原则相似,主要是院外管理和个体化管理存在差异性。
二、专家共识方案及证据
1、共识 1
- 方案:急性 CINV 是延迟性 CINV 的危险因素,急性 CINV 的有效预防能够显著降低延迟性 CINV 的发生。
- 研究证据:一项纳入 115 例患者的 RCT 研究证实,接受 PALO 方案(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比 GRA 方案(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发生急性和延迟性 CINV 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2、共识 2:HEC 人群的预防
- 方案: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地塞米松,阿瑞匹坦 + 5-HT3 受体拮抗剂 + 地塞米松或福沙匹坦 + 5-HT3 受体拮抗剂 + 地塞米松均为标准方案;若患者在接受上述经典方案后仍出现明显呕吐,可考虑上述方案基础上添加奥氮平或采用沙利度胺 + 帕洛诺司琼 + 地塞米松
- 证据:一项 III 期 RCT 研究纳入了 667 例患者,两种方案疗效相近。

3、共识 3:MEC 人群的预防方案
- 方案:推荐使用 5-HT3 受体拮抗剂 + 地塞米松(和/或)NK-1 受体拮抗剂方案,对于 MEC且合并 CINV 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推荐采用三联方案:NK-1 受体拮抗剂 + 5-HT3 受体拮抗剂 + 地塞米松。
- 三联方案较两联方案更能有效防控 MEC 所致的延迟性 CINV,两联方案中使用第二代 5-HT3 受体拮抗剂较第一代对延迟性 CINV 防控效果更好。

4、共识 4:LEC 人群预防方案
- 方案:LEC 所致的延迟性 CINV 的风险相对较低且研究较少,可以考虑 5-HT3 受体拮抗剂(和/或)地塞米松或甲氧氯普胺 + 地塞米松方案,但不建议常规预防。
- 证据:此类人群发生 CINV 的机率较低

5、共识 5:合并症患者
-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不宜联合激素或需减量激素的肿瘤惠者,如需要使用 HEC 方案,推荐使用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和/或)地塞米松 1 日方案,也可采用阿瑞匹坦 + 帕洛诺司琼胶囊 + 地塞米松 1 日方案。
- 若其化疗方案为 mFOLFOX6,也可考虑使用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方案。
- 注意:糖皮质激素可诱发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血糖难以控制,而增加死亡风险;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或波动,血压不易控制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因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应该谨慎地使用地塞米松,以尽量减少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事件。
6、共识 6
- 由于住院时间较短、门诊或日间化疗的患者的延迟性 CINV 多发生在院外,因而对于该类 患者的 CINV 预防方案的制定,推荐采用长效的口服制剂,如预防方案含 NK-1 受体拮抗剂则推荐采用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如预防方案含 5-HT3 受体拮抗剂则推荐采用帕洛诺司琼胶囊或格拉司琼透皮贴剂。
- 证据:

7、共识 7:对于接受多日化疗的患者,不推荐特定的止吐方案
- 方案:按受多日化疗的患者,都存在急性和延迟性 CINV 的风险 ,且急性和延迟性 CINV 会叠加,因此,很难推荐每天的特定止吐方案(尤其是在化疗第一天至化疗最后一天);另外延迟性 CINV 的风险还取决于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案中的最后一种化疗药物的致吐潜力;止吐治疗应持续至化疗结束后 2-3 天。
- 证据:

8、共识 8:对于出现预期性 CINV 的患者,推荐给予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
- 方案:预防预期性 CINV 的最有效方法是从第一个化疗周期选择最佳的止吐方案;对已经出现预期性 CINV 的患者,推荐给予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

9、共识 9-11: 其他止吐方案需要综合及根据临床实际考虑:

10、共识 12:非药物治疗干预在缓解 CINV 中有重要作用
- 方案:非药物治疗干预在缓解 CINV 中有重要作用,但非药物治疗涉及面较广且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建议根据临床环境、专业技能、患者意愿等方面及循证医学证据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延迟性 CINV 的非药物的干预方案。

11、共识 13:给予充足预防药物后仍旧出现延迟性 CINV 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需要综合其既往用药方案或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挽救治疗方案。
- 延迟性 CINV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化疗患者即便是在给予充足的预防延迟性 CINV 药物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延迟性 CINV,对于这类患者需要综合其既往用药方案或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挽救治疗方案。
- 方案:

三、全程管理
1、院内管理

2、院外管理

PS:院外管理对患者对智能设备使用度能力有所要求。
四、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化延迟性 CINV 的全程管理,保障化疗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延迟性 CINV 专家共识。
延迟性 CINV 的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明确延迟性 CINV 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十分重要。
延迟性 CINV 的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对高、中、低风险患者采用 NK-1 受体拮抗剂、5-HT3 受体拮抗剂和地塞米松不同的组合方案进行预防;对于特殊人群,应根据临床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整理:会长大的猪brave;编辑:张晓雅
策划:景胜杰;图源:张小田教授 CCO 讲课 PPT
最后编辑于 2023-11-13 · 浏览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