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关于水肿,我们了解了多少?

发布于 2024-12-03 · 浏览 2758 · IP 山东山东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中液体增多,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肿胀的现象。以下是对水肿的详细科普:

一、水肿的分类

水肿可以根据发生的部位和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全身性水肿:涉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水肿,可能由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心脏疾病(如右心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营养不良(如蛋白质缺乏或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引起。
  2. 局部性水肿:仅涉及身体某一部位的水肿,可能由炎症(如丹毒、疖痈等感染)、静脉回流功能障碍(如静脉曲张、静脉栓塞等)、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原因引起。

二、水肿的症状

水肿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1. 体重增加:体内水分代谢异常,导致体重短时间内快速上升。
  2. 尿量减少:肾功能障碍或液体摄入过多,影响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从而减少尿液产生。
  3. 腹部膨隆:可能与胃肠道积气、腹水增多等因素有关,导致腹部内容物体积增大。
  4. 下肢浮肿: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静脉回流受阻,液体在组织间隙中积聚。

三、水肿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等)来诊断水肿的病因。
  2. 治疗:针对水肿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对症治疗。例如,对于肾源性水肿,需要积极治疗肾脏疾病;对于心源性水肿,需要改善心功能;对于营养不良性水肿,需要补充营养等。同时,可以使用利尿剂来减轻水肿症状,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监测水电解质情况。

四、水肿的预防

预防水肿的方法主要包括:

  1. 避免久站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促进血液循环。
  2. 抬高下肢:入睡前将脚抬高超过心脏的高度,有助于减轻下肢水肿。
  3. 饮食调理:避免重口味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钾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4. 生活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5. 适当运动:勤作脚板肌肉帮浦运动等运动,有助于预防及消除腿部肿胀。
  6. 穿着合适:避免穿过度紧身衣物和高跟鞋等,以免造成腹压增加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综上所述,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水肿的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水肿,保护身体健康。

专业医师对于水肿,我们应该这样去:

水肿相关知识科普


轻度:仅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表现。

中度:见于全身疏松组织,指压后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下垂部位紧而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局部水肿:①淋巴管堵塞;②静脉堵塞;③变态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④炎症性肿胀;⑤动静脉内瘘。


询问病史思路

1、应询问过去有无水肿;

2、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范围,分布,发展情况及处理结果;

3、有无心,肝、肾、内分泌等疾病的相应症状;

4、了解平时生活习惯、营养情况、日常用药过敏现象、职业接触的物质、月经史和生育史等。


体检思路

1、观察水肿的范围和部位,确定是局限性或全身性水肿,水肿是否对称及上下肢分布情况;

2、注意体重和重力对水肿分布范围的影响,以及水肿处皮肤的色泽,温度,感觉和厚薄等;

3、局部红肿、温度增高且有压痛,多数是炎症;

4、一侧肢体水肿,多由于静脉和淋巴管堵塞(血栓性静脉炎、慢性淋巴管炎、丝虫病等),伴有局部皮肤发绀者可能是静脉堵塞,局部皮肤发硬,且较厚者以淋巴性水肿的可能性较大;

5、非炎性较明显的全身性水肿,大多为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肝硬化或营养不良所致。

辅助检查:尿常规,肝功,肾功,内分泌检查,超声,CT或者MRI等。

 


局部水肿鉴别诊断

1、炎症、外伤、血管或淋巴管受压引起来的水肿;

2、股静脉阻塞,多见于产后,妇女以左侧多见,病情进展缓慢,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时常有下肢静脉曲张;

3、上腔静脉堵塞,见于纵膈内肿瘤和淋巴结肿大等;

4、淋巴水肿,常见于滴虫感染,结核,子宫颈癌,腹股沟部恶性肿瘤等;

5、偏瘫,偏瘫侧可发生水肿,可能偏瘫侧的血管神经纤维受损,或淋巴与静脉的引流减少所致。

   全身性水肿的鉴别,心肝肾和全身营养不良引起来的水肿病史,体检和辅检较易鉴别,对于上述病因均不能解释的全身性水肿,应考虑特殊原因。

1、特发性周期性水肿,多见于肥胖妇女。

2、老年人水肿,属于生理性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心肝肾功能下降,血管通透性增高,内分泌功能改变及皮下易于潴留水分等。

3、经前期综合症,育龄期妇女行经前10~14天,可出现全身不适和四肢水肿,并可有腹胀,便秘,腹泻,乳房胀痛,头痛,失眠等。月经开始上述症状消失,本征呈周期性出现。

img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pdf (5.6 MB)
【医脉通】肝硬化诊治指南.pdf (2.51 MB)
【医脉通】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pdf (1.13 MB)
老年人营养不良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3).pdf (2.2 MB)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pdf (990 KB)

最后编辑于 2024-12-03 · 浏览 2758

回复19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