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胜兵:乳腺结节发展为乳腺癌,中药治疗2月病灶缩小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
个人信息:赵某,女,47岁
主诉:双侧乳腺增生肿大3月余
现病史: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谁知入职体检发现竟然患有乳腺癌,并且已经淋巴转移。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症见:化疗后想吐,不消化,畏寒,寐偏差,白蛋白低,苔白腻,舌下稍瘀。脉沉滑,双关稍小豆。
分析处理
读完病案可知患者的西医诊断为乳腺癌,中医诊断为乳岩。
不消化说明此时患者脾胃功能受损,脾胃亏虚。
畏寒说明阳虚。
苔白腻,脉沉滑,明显就是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的表现。
舌下稍瘀说明患者淤血严重。
关脉小豆乃肝气横逆,气机壅滞中焦脾胃之象。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当脾阳不足时,运化功能减弱,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和排出,导致水湿停聚在体内。这种停聚的水湿与体内的痰邪相结合,形成痰饮。
痰饮在人体内流动,如果停留在胸胁部位,就形成了胸腔积液。阳虚不能制阴,还可以导致阴寒和水湿内盛,进一步加剧胸腔积液的形成。
阳虚痰凝的体质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凝聚在乳房部位,长期积累就可能形成肿块,先形成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后来由于没有及时治疗,病情恶化,进而发展为乳腺癌。
所以患者的证型就是阳虚痰凝,脾失健运。因此在治疗上就应该温阳健脾,化痰祛湿。所以采用阳和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西医诊断:乳腺癌
中医诊断:乳岩
证型:阳虚痰凝,脾失健运
治则:温阳健脾,化痰祛湿
拟方:阳和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鹿角胶10g、熟地黄30g、麻黄3g、炒芥子10g、炮姜3g、甘草片6g(阳和汤加减)、法半夏10g、陈皮15g、人参片10g、白术30g、茯苓10g、生姜25g(六君子汤加减)、炒山楂10g、炒麦芽10g、炒谷芽10g、炒鸡内金10g、麸炒神曲10g、干姜10g、茯神15g、灵芝片30g、首乌藤30g、醋五味子10g。
二诊:症状减轻,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浙贝母15g、盐橘核10g、牡蛎30g燥湿化痰。
三诊:在二诊的基础上加黄芪120g、当归5g、制吴茱萸6g、大枣30g 补血益气。
后续:患者持续服药两个月后去复查,随后非常开心的告诉我,她的癌症病灶明显缩小。
总结与讨论
阳和汤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此为“阴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
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炮姜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阴疽,可化阴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六君子汤
方中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脾气健运则气行湿化,以杜生痰之源;重用白术,较四君子汤燥湿化痰之力益胜;半夏辛温而燥,为化湿痰之要药,并善降逆和胃止呕;陈皮既可调理气机以除胸脘痞闷,又能止呕以降胃气还能燥湿化痰以消湿聚之痰,所谓“气顺而痰消”。
五仙散
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麸炒神曲健脾益胃。
加首乌藤、茯神、灵芝片、醋五味子养心安神。
干姜、生姜同用温阳化饮,温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