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情绪压力可影响肺癌 免疫治疗疗效
[588] 情绪压力可影响肺癌 免疫治疗疗效
STRESS-LUNG-1研究于《自然·医学》在线发表——情绪压力可影响肺癌免疫治疗疗效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然而,只有少数患者能长期获益,因此亟须发现能准确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芳教授团队的成果显示,情绪压力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并创新性提出了联合生物-心理因素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模型,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一)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NSCLC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仅有15%~30%的患者能够长期获益,因此需要新的预测生物标志物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吴芳教授团队开展的STRESS-LUNG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情绪压力(ED)与ICIs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227例患者,使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并将患者分为ED组和无ED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OS)期和生活质量(QoL)。此外,研究还对ED的动态变化和潜在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探索。
研究结果
主要研究终点分析 基线ED患者的中位PFS期显著短于无ED患者(7.9个月对比15.5个月),风险比(HR)为1.73(图1)。
次要研究终点分析 ED与较低的ORR(46.8%对比62.1%)和2年OS率降低(46.5%对比64.9%)相关。
生活质量 ED组患者在大多数生活质量子量表上的得分较差。
探索性分析
ED动态变化 187例患者完成了基线和治疗后ED状态评估,发现ED状态变化与免疫治疗疗效有关。ED缓解组的ORR水平更高,中位PFS期更长。
外周血标志物 血清皮质醇水平与ED相关,且较高的皮质醇水平与更短的PFS期和更高的OS事件风险相关。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ED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疗效有显著关联,提示在癌症管理中对情绪压力的重视和管理可能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了结合生物-心理因素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模型,为未来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OS数据尚未完全成熟,且大多数患者为男性和中国人群,因此结果仍然需要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验证。
(二)对话研究者
Q1:请您谈谈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
吴芳教授 作为一名在肿瘤临床一线工作了近20年的医生,我相信很多医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体会:心态好的肿瘤患者似乎治疗效果更好,心态不好的肿瘤患者往往预后差。但这只是一种常识,并没有任何临床证据,所以也没有被大家重视。
免疫治疗近几年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全身免疫状态及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等。情绪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态不好,既可以损害机体免疫大环境,也会促进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
那么,情绪压力是否会影响到免疫治疗疗效和患者生存呢?如果有影响,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干预情绪压力来改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这也是我们启动STRESS-LUNG-1研究的初衷。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项研究,揭示情绪压力和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为肿瘤患者的情绪压力干预新策略提供坚实基础。
Q2:这项研究取得的成果对肿瘤临床实践具有哪些价值?
吴芳教授 我们的研究发现情绪压力的存在与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更差显著相关,如情绪压力组患者的PFS期更短(7.9个月对比15.5个月;HR,1.73;P=0.002),ORR更低(46.8% 对比62.1%;P=0.022),疾病死亡风险更高(HR,1.82;P=0.016),以上结果提示情绪压力可导致肺癌免疫治疗抵抗,为情绪压力和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提供了关键的临床证据。
本研究对未来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因素也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相比单纯的生物标志物,联合生物-心理因素(Psycho-biomarker)可更精准地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其次,作为临床医生,我们需要重视患者情绪压力的管理,当患者处于焦虑或抑郁情绪中,我们可以给予药物或心理干预等,为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我们团队的进一步干预性研究将提供更多的证据,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肿瘤治疗管理中的应用。
此外,肿瘤个体化治疗已然离不开多学科协作,将心理、社会、护理和营养等学科纳入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最后,在未来的肿瘤临床研究设计中,研究者可以更多地考虑将心理因素纳入到研究设计中来。
Q3:您后续还将在哪些方面完善相关研究?
吴芳教授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揭示了情绪压力与肺癌免疫治疗抵抗的相关性,但仍不能建立两者间的因果关联。未来进一步的机制和干预研究仍有必要,如我们团队围绕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深入开展机制及转化研究;此外,团队也已发起一项前瞻性多中心BRIO研究(NCT05979818),旨在评价情绪压力药物干预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提高肺癌免疫治疗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吴芳教授为该论文的独立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胡春宏教授、曾月及李艺正博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部肿瘤MDT团队刘先领教授、王小平教授、周建松教授、马芳副主任医师、张晓洁副研究员、邱振华主治医师、邓超主治医师及夏春芳副主任护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梁斐统计师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吴芳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整理)
最后编辑于 2024-08-25 · 浏览 1.3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