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急性应激障碍-临床治疗

发布于 2024-04-15 · 浏览 989 · 来自 iOS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创伤事件和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临床上对急性应激障碍必须评定三组症状群:创伤经历的重现、 回避或麻木、过度警觉。另外,诊断急性应激障碍还必须满足一个重 要条件,即在创伤事件发生时或发生之后,患者可能出现分离症状。 急性应激障碍在创伤事件后症状应持续最少 3 天。

因此,创伤事件后 症状持续 3 天~4 周可做出诊断。如果经历创伤事件 1 个月后症状还 存在,则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急性应激障碍诊断要点如下:

1.有严重的精神创伤事件。

2.在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 3.主要有闯入性创伤再体验、回避、警觉性增高、分离症状。 4.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5.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 3 天至 1 个月内。

(二)鉴别诊断 发病前的精神创伤事件是诊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鉴别前,应首先考虑这一点。

1.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谵妄状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 奋、幻觉、错觉、恐惧等,一般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和脑部疾病,无重大创伤应激源,即使有也不强烈,与症状的关系不密切。

2.抑郁障碍:本病不存在强烈的创伤事件,无意识障碍,以抑郁 相“三低症状”为主,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

3.分离性障碍:本病表现症状多样化,带有夸张或表演性色彩, 给人以做作的表现。病前个性有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性、暗示性较 强、情绪反复多变等特点。

三、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基本原则:

1简短,及时,就近,集中干预;

2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创伤情境,解决安全、生理需求问题;

3学习面 对困境,增加有效的应对技能,并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一)心理治疗

img

(二)药物治疗

 大多个体经过自我调整或急性期危机干预而恢复正常。有些严重的急性应激障碍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围创伤期的恐惧和惊恐发作,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在严重急性应激障碍症状持续 2 天以上的儿童采用 丙咪嗪(剂量为 1~3 mg/kg)和氟西汀(剂量为 0.15~0.45 mg/kg) 治疗,大部分患者持续治疗 3 个月可痊愈。

利培酮对治疗急性应激障 碍的闪回症状有效。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植物神经症状有益。对 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症状者给予对症治疗。

四、疾病管理

1.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创伤事件的发生。如果遭受创伤后,基于社 区危机干预机构或其他团体尽早尽快缓解创伤体验和主观痛苦,以减 少日后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的发生。

2.对遭受创伤者或康复后安排好其生活和工作,并给与热情的帮 助和指导,构建心理平衡。

3.必要时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获取社会及家庭的支持, 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利于患者尽快全面康复。

急性应激障碍 (2)

最后编辑于 2024-04-15 · 浏览 989

1 9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