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女性自幼双下肢无力30余年,MRI和肌电图检查报告揭示病因,诊断应该考虑什么?
青鹊词 推荐38 岁,女性。因双下肢无力30余年、痫性发作2月就诊。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月出现一过性抽搐,主要表现为四肢抖动,同时伴意识不清,无舌咬伤及小便失禁,持续2分钟恢复意识。患者诉自幼起(30余年)同时伴下肢乏力,走平路不影响,上下楼梯稍受限。
既往史:否认脑炎、外伤等脑病病史。否认其他特殊病史。足月出生,运动里程碑稍有延迟,3 个月时抬头,4 个月时坐,1 岁时站立,2 岁时行走,随后的发育正常。父母来自同一村庄,非近亲结婚。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mm,双眼向各方活动充分,无眼震。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双侧鼻唇沟等称,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Gower征(+)。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等称引出,双下肢膝反射及踝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双侧浅感觉等称,指鼻及跟膝胫稳准。MoCA 23分(小学)。
辅助检查:CK 305 U/L。颅脑MRI:T2 FLAIR 双侧白质弥漫性异常高信号。颅脑MRV(-)。肌肉MRI(-)。神经传导(-)。肌电图:四肢近端肌肉(三角肌和股四头肌内侧头)多相波增加,平均时限缩短,符合肌病改变。肌肉活检:小角化纤维和纤维再生。

图1. 右侧上臂肌肉MRI

图2. 双大腿肌肉MRI

图3. 脑白质病变

图4. 肌肉病理:(A)HE染色示细胞核增大及少量再生纤维;(C)NADH及(E)GT染色显示小角化纤维和纤维再生;(G)SDH染色及(F)ATP酶染色显示两种类型肌纤维呈镶嵌状排列,个别Ⅱ型肌纤维萎缩;(B)ORO和(G)SBB染色观察到骨骼肌中的中性脂质

图5. 针电极肌电图结果
诊断:LAMA2缺乏导致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MDC1A)
关键确诊结果如下:

图6. 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分析。A:用针对α-肌收缩蛋白(α-DG)、β-肌收缩蛋白(β-DG)和层粘连蛋白α-2的抗体对疑似患者、正常对照组和GNE肌病对照组的肱二头肌切片进行免疫染色(α-DG 被染成红色,β-DG 被染成绿色)。该患者的α-DG和β-DG表达量减少。

图7. 家系图及NGS结果。基因检测提示:受检者LAMA2基因发现c.2881G>A (p.Ala961Thr)、c.4406G>A(p.Cys1469Tyr)的纯合核苷酸错义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