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系列杂谈:皮肤病诊治,不看皮肤看内在(2)——以痤疮为例

中医皮肤科医师 · 发布于 2023-10-04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9061 浏览
iconchshn_420 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痤疮,是皮肤病学当中最为热门,且最常见的一个疾病。

同时,也是治疗项目最为丰富的一个疾病。

但反过来说,治疗项目越丰富,是不是也意味着——对痤疮,大家认知不统一,治疗效果良莠不齐,利益诉求庞杂呢?

我们先看看目前的指南当中,是怎么描述的。



这里选取《临床皮肤病杂志》当中的痤疮指南为例。

指南对痤疮病理的西医学认知是:

1.激素诱导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

3.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

4.炎症和免疫反应

5.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白细胞介素-1(IL-1)、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治疗方面:

1.外用药:

①维A酸制剂:异维A酸、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等;

②抗菌药物:过氧苯甲酰、红霉素、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

③其他:壬二酸、氨苯砜、二硫化硒、水杨酸等;

2.系统用药:

①抗菌药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磺胺类药等(并避免选择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②维A酸类:如异维A酸;

③激素治疗:包括抗雄激素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选用药物有:达英35(雌激素/孕激素混合制剂)、螺内酯、强的松等;

3.物理与化学治疗

①光动力/红蓝光;

②激光与强脉冲光(俗称光子)

③射频点阵;

④化学剥脱治疗(如果酸、水杨酸、复合酸等)

4.中医治疗:

内治法可分为:

①肺经风热证: 可选用枇杷清肺饮、泻白散等;

②脾胃湿热证:可选用防风通圣颗粒、茵陈蒿汤等;

③痰瘀凝结证:可选用海藻玉壶汤、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等;

④冲任不调证: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外治法可分为:

①火针

②中药湿敷

③耳穴贴压

④耳尖点刺

⑤放血、

⑥针灸

⑦火针

⑧刺络拔罐。

此外,指南对痤疮后遗症如:痤疮后红斑、痤疮后色素沉着、痤疮后瘢痕也作出了指导,具体措施有:

光子、长脉冲激光等改善红斑;

熊果苷、左旋维C、果酸等改善色素沉着;

点阵射频改善凹陷性瘢痕,注射、手术等改善增生性瘢痕。


参考文献:

[1]鞠强.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09):583-588.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19.09.020.




指南的介绍到此为止,

以下为正文:

绝大多数朋友,遇到自己生痤疮,第一反应是不是”我该涂点什么药膏“?

皮肤科医生朋友们,碰到患者生痤疮,第一反应是不是维A酸+外用药?

有时候,会不会觉得,当一个“药膏医生”,会不会觉得很没尊严呢?

如果是,

那么,有没有想过,

痤疮的病因机理如此丰富,

我们要如何看穿每个病例背后的发病逻辑呢?




这里,我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那就是中医诊断技术——搭脉。



不知道各位皮肤科医生有没有观察到几个现象:

①有一部分突发痤疮的患者,发作痤疮数日到一两周时间后,就发作感冒症状。

②一些痤疮遗留结节,反复发作难愈的患者,一部分会同时伴有腹泻,或者大便黏腻,部分有精神不佳,容易疲惫的情况。

③常见于女性患者,容易在经前期/经期出现粉刺,或者结节的再发,或伴有冬季畏寒的情况。



这些现象,相信问诊足够认真,观察足够仔细的医生,都能够逐渐摸索到这些。

那么,我们来进行分析:

情况一:

这种患者,往往主诉是”医生,我这几天突然长了好多痘痘“。

皮损,基本上是新鲜的,突发的,散在的粉刺为主:

img

网图,新鲜粉刺为主的模式

这时候,如果不会中医诊断,你再怎么仔细问诊,也问不出什么来的。

只能是,他下周复诊的时候跑过来说:

”医生,我吃了你的药以后就感冒了。”

这种“难搞”的情况见多了,你才有机会能通过”反向看穿“,逆势总结出这条规律。



但如果我会中医诊断技术呢?

看号脉结果就够了。

这种情况,往往能见到浮脉。

浮脉主什么?主表证。用西医的话来讲,就是感染性疾病。

那么,很容易就能总结出这条规律。

舌苔也可以佐证脉诊,常见如下舌苔:

img

网图,苍白霜样苔模式,主风寒


那么,总结经验就很简单了。

你在初诊的时候就能看到浮脉,就能预测患者已经处在外感早期,只是暂无症状;

如果病人过几天跑过来怪你,说吃了你的药就感冒了,那更加说明你是对的,这是外感病的正常发展。



治疗,也很简单,只要遵循六经辨证来下药,治感冒就等于治痘痘。

葛根汤、小柴胡颗粒、五苓散颗粒、藿香正气水……你就按照治疗外感的方法来治,没错的。

哪怕你是西医,不会背中药方剂,只要你记住几个中成药,那也够用的。

这种情况,往往也有自愈倾向,但如果你能提早干预外感的问题,可以达到”上工治未病“的作用。

你看门诊的时候如此,患者不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神乎其技;但你用在亲密的人身上,你很快就能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从某种程度上,“长痘痘”既然是感冒的先兆,那么我们也不一定把它看成一个疾病,而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健康的黄灯”。

是不是会更加贴切呢?



情况二:

这种患者,积累问诊经验就比较容易了。它不需要”反向看穿“,只要你能够认真问诊,不难问到。

但,看起来这一类痤疮都伴有肠胃的问题,如果你觉得”瑞巴派特、培菲康、乳果糖“三件套能搞定它,那说明你太单纯了。

其实,在中医诊断眼里,它依然有好几条可以细分的空间。

诊脉可见好几种脉象:

①整体弦浮脉:以外感寒湿,或湿热为主。

②整体缓脉:脾胃气虚为主。

③整体弦沉脉:以寒湿困脾为主。

舌苔,主要以腻苔为主,可以是黄腻苔,也可以是白腻苔。

img

网图,黄腻苔模式


如果外感寒湿,本该使用化湿利水的药,但你如果使用了人参黄芪等补药,会使病症缠绵难愈;

如果脾胃气虚,本该使用补药,但你如果使用了化湿药,你会觉得怎么老是治一半治不好;

如果寒湿困脾,本该温阳药、利水渗湿药并用,但你如果搞错了主要矛盾,甚至使用了清热解毒药,只会越治越差。

这种情况,也是使用异维A酸的时候,最容易观察到不良反应的一类。

因为人家的主要矛盾在肠胃,异维A酸治的是表面矛盾,能治好一半其实很不错了。

而中医对它的认知是有优势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看起来,脉象不同,治法不同,对吧?

但不同的脉象,又可以见到同一种症状:精神不好,头身困重。

可以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如果不会搭脉,很容易踩坑。

想要融会贯通,方法只有一个——学会号脉。

这个部分的内容比较难,要把它讲清,涉及的分子通路也多,以后专门开贴讲解。在这儿顺便求个点赞。



情况三:

这种情况,往往女性患者为主(男性患者也有,诊断方法依然靠脉诊)

很容易与”冲任失调证“,或者”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痤疮混淆。

于是选用达英35治疗,吃药的时候还有效果,可是只要停药,后面还是要发作。

为什么呢?

首先这种情况,如果你去查性激素类,是很少能够查到性激素异常的。

查妇科B超,你也很难查到多囊卵巢的表现。

说明,它首先不是一个西医能认知到的器质性疾病,而是只有中医能认知到的功能性疾患。

脉诊,却是非常明晰的——那就是整体紧脉,或可伴细脉、革脉。

这种情况,往往是末梢循环差,局部皮肤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

根据情况,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大温经汤随你选。

如果你是西医,不会用中药,也可选用如:甲钴胺、654-2、阿司匹林等。




说在最后:

相信真正优秀的皮肤科医生,都不会把自己当成”看图说话“的机器人,而是会认真问诊、查体、做化验,甚至做活检,形成全面的病史后,才会进行谨慎的诊断。

如果说,认清皮肤图谱,是皮肤科医生入门的第一步,

如果说,学会看皮肤病理,是向皮肤科科研大师的通路,

那么,中医脉诊,是让每个平凡的医生走向皮肤科临床高手的重要一步。

在这里,

也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共同进步!

痤疮 (55)
皮肤疾病 (298)
9 81 3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