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老师阅读点评“一次吃12粒头孢,一天24 粒头孢进急诊”
辛老师阅读点评“一次吃12粒头孢,一天24 粒头孢进急诊”
点评:
1天服24粒头孢?!原用法:1~2粒/次,电脑误打成12粒/次!这类医嘱错误,处方审核,--层层把关,却漏网出错,造成用药错误。
为什么要打成1~2粒/次?让病人当医生,应该明确清楚用法用量,用1 片,就是1 片,用2 片,就是2 片。
本人经历一事:家人用药尼莫地平片,用了一天,头裂开样痛,打电话求助。
我说,你过量了,卧床不要动,多喝开水,促排泄,
后调查,病人去药店购药,
问:怎样吃?
药店人员回答:看说明书。
说明书显示:一天3 次,一次2片。一天用了6 片,实际处方写 ,一天2 次,一次1 片。
还有药品效期管理,过有效期药,到病人手上,被识字的人发现,造成心理恐慌、纠纷。。
本人称这些现象为“显性损害”。
这些差错,要从学术着手,给出现差错的医生,药师,护士,要办学习班培训学习,“继续教育”。
大家说,能培训教育出多少成效?1+1=2,学生写成1+1=3,是学生数学没学好?还是什么?需要重新补习小学数学基础课。背口诀,练心算,速算?
我认为,该办学习班的学员,应该是各级行政管理者!出事情了,光去处罚当事人,不从管理环节入手,查漏补缺,处理了这个人,还会出现第二个人犯错。
怎么纠正和防范?发动大家动脑筋,群策群力,或许能减少后续差错概率。
从这个帖子,延伸出去,对民众,可以做哪些医药科普教育?
药师们,大家读书,有没有药片一次服12片,阿斯匹林,一次服7片的用法用量?
如果有某种药,一次服药12片,这个药的制剂设计,有没有问题?如果有这种制剂设计,一定是药品研发源头出问题了!
网友回应:辛主任观点值得我们学习,给您点赞。
昨天,设想,谈一下认识药品包装上“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条字语,复习了朱新波教授报告。
2023-09-13,辛老师
遵医嘱一天吃24粒头孢进急诊!医生书写处方、医嘱和病历如何才能不出错?
康迅网 2023-09-12 17:37 发表于北京
每次12粒,患者一天吃24粒头孢进急诊
都是电子病历医嘱书写错误惹的祸
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事故,但这样的事却不绝如缕。
近期,上海的汤先生就医后遵循医嘱,每6小时吃12粒头孢,两次吃下24粒后,因为头孢服用过量进了急诊。
汤先生表示,就诊当天,医生刚开完处方,下一位患者就进入诊室了,自己也没细看需要服药的数量,就直接去药房取药。取药时,窗口工作人员也没有提出异议,拿药后,他就回家按照医生的处方服药。上午,他吃了12粒头孢,下午又吃了12粒,随后就出现腹泻,赶紧去了医院急诊科。
真是一个敢开,一个敢吃!服用量那么大,汤先生就没有一点怀疑吗?汤先生表示,当时自己在医院配到的头孢为瓶装,没有纸质包装盒,也找不到说明书,瓶身上也没有写推荐的服用量。
8月28日晚,闵行区中心医院工作人员作出回应,事发后,医院已经联系到患者,并安排专人与患者进行对接。同时,医院已在第一时间与开具处方的医生以及相关科室人员进行面谈,并会同相关职能科室进行自查。
院方承认医生存在操作失误,开具的处方未经严格审核就发放,医院将会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完成后续的复诊检查,赔偿方面也将会妥善处理。下一步,医院还将对整个医院内有处方权的医生进行再培训,以保证医疗安全。
另外,针对单瓶药无说明书的情况,院方告诉汤先生:“药品包装以瓶组(排)为单位而不是以单瓶为单位”,目前汤先生也从医院获得了单独的一份药品说明书。
汤先生表示:“医生敲错字很正常,但是开了处方后还经过了一层层的审核把关,到我服药前仍未得到纠正,这是不应该的,希望今后医院不要再发生这样的失误,对待每一个患者都能认真负责。”
老农1次吃7片阿司匹林造成出血
医嘱字迹不清、医患沟通不畅也会出问题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的讨论热闹极了。
湖北一名网友表示疑惑:“这件事虽然很小,但是细思极恐,医生开具处方后,审核机制全部失灵?医生没有细看,药房工作人员也只抓药,所以那些执业药师在干嘛?在打瞌睡吗?一般药房开药时还会在塑料袋子上粘贴每种药的用法用量,这次怎么没贴?”
真实世界中,有些故事总是那么相似,一名基层医生也讲述了身边的惨痛教训:“这次头孢事件,医生的本意应该是每次1~2片,但是少打了一个连字符号,变成了12片的失误,所以,连字符号坚决不能用,要么1片,要么2片,1~2片模糊不清,一定要明确给出用量。"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教训,我们这里农民很多且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常是医生说啥就是啥,你让他吃100片,他也会完全信任你,所以,对于农村患者来说,真的是一点错都不能出。”
“这事都有好几年了,我的同事曾经遇到过一位脑梗死患者,为了预防再次脑梗死,他给患者开了阿司匹林。基层医院都是在药盒上直接写用法用量,患者问他怎么吃,他说药盒上写得很清楚,就没有再重复告知。谁知,在患者离开的第三天就出了大问题:患者竟然一天吃了7片阿司匹林,连吃3天后出血、出血、食道都发生了出血,直接进了抢救室。后来问原因,竟然是药盒上的1天1片写得太像1天7片,数字1左边出头了,让患者误认为是7。”
医嘱不清、电子病历BUG、套用模板错误
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字迹不清、难辨认,患者又没有辨别的能力,这是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常常出现的问题;但在城市大医院,像1次吃12粒头孢、电脑清清楚楚打印出来的错误,除了医生的粗心外,更多的是电子病历和套用模板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字、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医生平时开处方、下医嘱、写病历,都离不开电子病历系统,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迭代,电子病历在医院虽然有了“量”的普及,却还远远谈不上“质”,稍不留意,个人核查不到位,就要出问题。
电子病案如同双刃剑,它虽然提升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但是因医生粘贴其他病历也埋下了不容忽视的质量隐患。最常见的就是病历雷同现象,同一名医师在不同时段管理了患者,但这些患者的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术后记录甚至科主任查房记录都十分相似。我们都明白,反正都有模板,粘贴复制一下就行。
但是,这样套用模板的病历格式流于形式,采集归纳整理病史简单刻板,病历记录与病情矛盾百出,致鉴别内容与病史前后相悖,闹出了不少笑话。
例如,既往的同病种病历完全被套用在下一个患者中,从而会出现病历中“男、女”性别混淆,“左、右”错误,族别相混,年龄前后不同,如果你完全依赖模板,审查再不仔细,容易出现病历错误,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也会大大降低。
另外,医疗界曾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病历系统成功超越医院食堂、值班室和厕所,勇夺了“最让医生崩溃的医院设施”第1名。
医生为什么会因为电子病历系统而崩溃呢?原因就是它太卡了,运行不流畅。
山东一名医生就表示:“我们医院最近刚装上了新系统,bug特别多,院内群里天天都是反映问题的,加上配套的信息技术人员比较少,医生本来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病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和大工厂停了电似的,我们啥也干不了。”
尽管医生平时接触的主要是写病历、开医嘱、看结果这几个功能,但病历系统日常需要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其实是很大的。一个患者在门诊挂号,这时候他的信息可能需要同时出现在导诊系统、门诊医嘱系统、收费系统、检验结果系统、药物分发系统等。也就是说,每位患者的每次就诊行为、每位临床一线人员的每次医疗行为,都需要在病历系统中同步。
除了院内患者,医院的信息系统还存放了全部患者此前就诊的病史和大量的影像资料。对于一家开设10年的医院,它的系统运作就需要承载10年累积的总数据量,一天产生的数据就达几十个G的容量。
另外是硬件电脑的问题,41%的医生表示自己用的电脑过于陈旧甚至是三手电脑,陈旧电脑必然卡顿,再加上系统的问题,套用模板粘贴复制,需要改动个人信息时,你本以为改好了,其实系统还没反应过来,改了也白改,依旧是之前模板上错误的信息。
医嘱、处方、病历难免会出错
是时候引进AI系统进行审核了
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引入人工智能(AI)来进行处方和病历的审核呢?现在不是有这种技术吗?
这还真是一条思路,人脑会出错,但AI可以纠正指出,通过分析过往类似病例用药量,用AI去审阅电子处方,遇到疑似不对的地方直接进行提醒。这样医生即便打错了字,或者套用模板忘了修改,也能及时进行纠正。
其实,这些可以归结为电子病历数据质量控制管理,而AI确实是一个好帮手。
“AI病历质控”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基于知识图谱与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完善的质控规则,对每份病历书写内容进行一致性、逻辑性、合理性校验,全程监管与智能检测病历文书,包括内涵质控、形式质控(完整性质控、时效性质控、复制粘贴质控等)、运行质控、终末质控等。
医改专家对此就表示:“AI对单个单据内容的完整性、时效性、规范性进行实时判断,同时利用NLP技术、知识图谱、数据建模与学习技术,实时提醒病历数据自动质控与动态监控,不仅能够检测病历的完整性,还能质控病例的一致性、合理性、逻辑性、术语规范性等。这不仅能将医务人员从繁琐重复的病历文书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还能让病历更加完整、规范、真实可靠。”
如果人工智能真能对电子病历起到一个很好的质控作用,那么医务工作者肯定希望它能早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转载丨梅斯医学
医保网友回应:
有个认识的人,上了心脏支架使用抗凝药物,经常忘吃了就一次性超量服用,结果颅内出血。
查文献:【1】房颤患者需长期规范服用抗凝药
漏服后补救方法要得当
如果发生漏服抗凝药物,应该如何补救呢?
华法林:发生漏服时,未超过4小时可及时补服,超过4小时不用补服,第2天继续当前剂量服药,勿加倍用药。
利伐沙班:发生漏服时,若距离下次给药时间大于12小时,则补服漏服的剂量,若距离下次给药时间不足 12小时则不用补服,第2天继续当前剂量服用,勿加倍用药。
达比加群:发生漏服时,若距离下次给药时间大于6小时,则补服漏服的剂量。若不足6小时则不用补服,下次给药时继续当前的剂量服用,勿加倍用药。
【1】房颤患者需长期规范服用抗凝药
最后编辑于 2023-09-19 · 浏览 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