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胸痛后猝死一例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76岁
主诉:胸痛10分钟
简要病史:胸痛10分钟来院。发热8天,新冠阳性,5.28外院查左肺慢性感染,支气管扩张。曾用左氧氟沙星、阿兹夫定治疗。
体格检查:神清,心肺无殊。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体温:36.5 血压:121/93mmHg 心率:55次/分 血氧饱和度:99
辅助检查:
首份心电图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 阳性
白细胞计数 4.56 x10^9/L 血红蛋白 139 g/L中性粒细胞% 73.0 %血小板计数 121 x10^9/L
全血C反应蛋白 27.09 mg/L
血糖7.5 mmol/L 偏高, 血酮体(硝普钠定性法) 阴性
DIC 国际标准化比率 0.97(0.92-1.15), 凝血酶原时间 11.4 秒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0.1 秒 , 纤维蛋白原定量 5.2 g/L , 凝血酶时间 15.0 秒, D-二聚体 0.29 FEUm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1.2 μg/ml, 抗凝血酶Ⅲ 90.9 %
2023-06-04:血清钾4.6 mmol/L 血清钠135 mmol/L , 血清氯100 mmol/L , 二氧化碳结合力 28.2 mmol/L (22-30), 血清钙2.08 mmol/L , 丙氨酸转氨酶(干式法) 15 U/L (<50), 总胆红素 13.5 μmol/L (3.0-22.0), 天冬氨酸转氨酶 23 U/L (15-46), 结合胆红素 0.0 umol/L (0-5.0), 非结合胆红素9.2 umol/L (0-19.0), 总蛋白 67 g/L (63-82), 白蛋白39 g/L (35-50), 碱性磷酸酶89 U/L (38-126), γ- 谷氨酰转移酶 48 U/L (12-58), 乳酸脱氢酶 174 U/L, 尿素氮 6.7 mmol/L (3.2-7.1), 尿酸 0.297 mmol/L 肌酐 76 μmol/L, eGFR(EPI公式计算) 84.84 ml/min 偏低(≥90), 肌酸激酶22 U/L
2023-06-04:肌钙蛋白 T 0.017 ng/ml 偏高(≤0.014), 肌红蛋白 25.44 ng/ml 偏低(28.00--72.00), CK-MB mass 0.77 ng/ml (≤4.87), NT-pro BNP 111.1 pg/mL (<345.5)
2023-06-04:乳酸脱氢酶(干式法) 547 U/L 偏高(120-246), 肌酸激酶(干式法) 38 U/L 偏低(55-170)
胸部CT:双肺坠积性改变;左肺门旁结节,建议短期随诊;双肺散在多个小结节,考虑良性灶。
临床诊断:胸痛待查。
治疗经过:患者来院后首份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血液检查胸部CT等基本正常,来院后2小时再候诊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痛苦面容,嘴唇发绀,予测血压测不出,氧饱和度测不出,立即进入抢救室,患者意识淡漠,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散大,四肢厥冷,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偶见连发二次。此时复查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 T 0.031 ng/ml 偏高(≤0.014), 肌红蛋白 75.86 ng/ml 偏高(28.00--72.00), CK-MB mass 1.25 ng/ml (≤4.87)

2分钟后床旁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氧饱和度约74%,大动脉搏动不能扪及,予开通静脉通路NS畅滴并加用多巴胺升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4:35非同步电除颤200J一次,4:40提示心跳0bpm,予肾上腺素 1mg iv间隔5分钟使用,期间予持续胸外按压,4:41因室颤予第二次非同步电除颤200J,4:45予碳酸氢钠250ml,4:51复测心电图提示室颤,予加用胺碘酮静脉维持,4.55再予非同步电除颤治疗,心跳仍不恢复,5:27予地塞米松5mg iv。5:28停用胺碘酮,予利多卡因1mg静推大于10分钟,5:45再予非同步电除颤200J,并予NS 500ml+多巴胺 400mg畅滴。患者持续神志不清,双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无自主心率,继续予胸外按压及肾上腺素1mg 间断静推,患者生命体无好转。

讨论:
事后与当事医生讨论,这位患者凌晨2点来就诊,本来是同夫人一起来看新冠的,但是突发胸痛,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考虑心源性猝死。但是患者急性心梗的诊断明确吗?主动脉夹层的话D二聚体完全是阴性的,胸部CT平扫也未见主动脉增宽的征象,如果是急性心梗,那么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为何未见明显的ST段改变呢?还是新冠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
本人学识尚浅,对于这个死亡的病例存在一些疑惑,希望各位同道、老师指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