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将微创治疗进行到底(序)——从微创到完美

发布于 2022-09-07 · 浏览 3763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4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微创治疗

不同时代,对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有所不同。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微创治疗在推广普及后,可以降格为常规治疗。反之,常规治疗在有所突破创新后,也会升格为微创治疗。

既往,国家曾经将所有的内镜手术统统归类为微创治疗,并将其中绝大多数定义为四级手术,这样的做法简单粗暴、泥沙俱下,难免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但是,此次国家绩效考核标准,又将经自然通道实施的各类内镜手术,一律定义为非微创治疗,并同时将其中绝大多数降格为三级手术,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同样简单粗暴、矫枉过正,难免令人质疑。

事实上,所有内镜手术的微创性,与是否经自然通道并无必然关系。毫无疑问,就像医疗界曾经的举证倒置、以药养医、自负盈亏、私人承包等乱象,现行的国家绩效考核标准,同样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难免存在其局限性。

死一条鱼,是鱼的问题,死很多条鱼,则是池子的问题。事实证明,决策失误往往会形成巨大陷阱,不仅害苦了包括医者和患者在内的一池子鱼,而且也曾害死了很多鱼。尽管,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决策如同今年被揭露的毒教材、夏日祭等事件,属于蓄谋已久的阴谋,但这些决策失误,即便不是阴谋,那也是如同吴啊萍的供奉行为,愚不可及。

毫无疑问,所有的内镜外科技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始终还会是微创治疗的杰出代表。事实上,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是一码事,具体操作者所能够达到的微创治疗定义标准的程度,又是另外一码事。

即便是同一主刀医生,因为工作年限、手术量、经验积累的不同;遵循的诊疗理念和原则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适应症、手术时机的不同;与之配合的麻醉医生、助手、护士的不同;所用手术器械或/和设备的不同;所施手术患者的病变类型、范围、程度、年龄、炎症期、全身状况的不同;甚至手术房间布局、负压吸引力度的微小差异,等等,都会对微创治疗所能够达到的精细程度带来诸多影响。而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专科侧重和不同年资的术者,所能够达到的实际微创治疗的标准,更是千差万别。

国家绩效考核关注的不应该只是微创治疗手段的定义标准,而更应该关注同样治疗手段,是否达到了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

显然,微创治疗是一个相对概念,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科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对诊疗理念、诊疗方案、手术操作的不同诠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好的微创治疗。

但是,无论是谁,在治疗手段、过程、结果等诸多方面,都很难拿出一个固定统一、一成不变、普适天下的微创治疗的定义标准。或许,没有固定统一、一成不变、普适天下的标准,才是最好的标准!

总之,微创治疗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最微创,只有更微创。所以,在现有鼻内镜微创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还有更加微创的治疗方式!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的那样: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所以,对鼻内镜微创治疗的不懈追求,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断超越自我,从理念到技术,不断螺旋上升、开拓创新、逐步积累、永无止境的过程。

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慢性鼻-鼻窦炎的多维度空间里,对所有相关因素,应该:

先组合、再整合;先磨合、再融合;先继承、再发扬;先认识、再熟悉;

先掌握、再熟练;先充实、再提高;先系统、再完整;先合理、再完善;

先精妙、再完美…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二、追求完美

世界万事万物,本无完美,但人们却从未放弃过对完美的追求。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发乎于心,赴诸于行。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修心求仁,修技求精,求仁厚德,精技求真。

先有其心,再精其技,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尚德求仁,大爱无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以仁为本,树义爱风,求心术愿,得慈济举。

故医者有六仁:

仁义仁爱、仁心仁术、仁慈仁济、仁者见仁、仁心所向、妙手回春!

尚技求精,千锤百炼,精雕细刻,知行合一。

以精为主,怀细致心、练准确技,得美妙术。

故术者有六精:

精细精致、精准精确、精美精妙、精益求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先仁后精,尽善尽美。先精后仁,至臻至善。

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不能只基于对基因、分子、细胞水平的基础性研究,也不能仅限于国自然、科技奖、SCI,而更多的应该是脚踏实地的付诸于临床,关注那些现阶段能够立竿见影、实实在在为患者带来良好疗效的治疗方式和方法的开拓创新和完善提高。

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科研资金,用于临床研究,但明确的指向性,更多倾向于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以及被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代表的所谓重大疾病所瓜分,真正能够直接转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科研成果占比极少。尤其是对引起这些重大疾病的源头性疾病,诸如各类鼻部炎性疾病的重视程度,更是远远不够。病从浅中医的道理妇孺皆知,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作为源头性疾病的小受众科室,却往往会被忽视。

其次,限定两三年就要完成的所谓科研任务,对于真正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为此论文造假、科研造假,可谓是层出不穷,令人扼腕。

急功近利,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极易事与愿违。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或毕其功于一役,或毕其功于一技。一个疾病的治疗获得实质性突破,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疾病从有所突破到推而广之,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历风雨,历经磨难,才是人间正道。将微创治疗不断迭代升级,从微创到完美,需要一如既往、旷日持久的坚守与坚持,甚至倾尽一生。

比如:创立于1893年的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 柯-陆氏手术)并不能根治鼻窦炎,但这一手术方式历经一个多世纪,虽然有了更好的泪前隐窝入路的替代方式,但至今仍未被彻底淘汰。

1978年由奥地利Messerklinger首先介绍的由前向后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并不能很好地彻底保全更多的鼻窦功能,但这一手术方式,历经四十余年,至今依然大行其道,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目前,虽然有了系统化、系列化、体系化的鼻-鼻窦多结构黏骨膜下剔骨法成形术,但要想让所有人从认可到掌握,并最终广泛应用于临床,替代所谓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则依然需要很多年。

或许很多年以后,“树立一体化整体诊疗理念,建立系统化微创治疗体系”在得以不断系统完整、合理完善、精妙完美之后,方能逐步深入人心,普遍认可,推而广之,但是这一过程,可能会需要很多年,而且绝非靠两三年一个研究周期的一个或几个科研成果所能完成。

总之,一个手术操作,不是号称根治,就可以获得根治;号称功能,就可以保全功能;号称微创,就可以做到微创;号称完美,就可以达到完美。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反倒是强调功能时,疾病治好了;强调微创时,功能保留了;强调完美时,微创实现了。所以,古人有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思以致深,聚微念,汇百篇。行以致远,积硅步,至千里。

谨以此与所有鼻科同行们共勉!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63

2 6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