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阻滞、房室阻滞、早搏、逸搏
男,70岁,图2-图9是动态心电图片段。

图2心电图分析:
P波规律 出现,PP间距约1.1s, PR间期0.3s,在Ⅰ、II、III、aVF、avL、V1-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可知其为 窦性心动过缓, 一度房室阻滞 。
QRS波群时间为0.174s,V1-4导联呈rS波,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由此判定其为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
R3后有P 漏传, 考虑 二度房室阻滞 。
R4呈室上性,联律间期为1.867s, 其前后无相关P波,考虑 为 过缓的 交界性逸搏 。
ST在 II、III、avF 、V5、 V6 下降, T波双向或倒置。
ST在V1-V 4、avR、avL 抬高及T波直立。
心电图诊断:
1 . 窦性 心动过缓,
2.一度房室阻滞,
3.二度房室阻滞,
4.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5.过缓的交界性逸搏 。

图3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 律,
R5提前出现, 联律间期0.7s,QRS呈左束支阻滞型,伴不代偿间歇,所以是交界性早搏。 其前有P,PP间距和P形态提示为窦性P。

图4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 律,
R6提前出现, 联律间期0.67s,QRS呈左束支阻滞型,伴不代偿间歇,所以是交界性早搏。 其前有P(可以看见P一部分),PP间距和P形态提示为窦性P。

图5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 律,
R3 是交界性早搏。 其前有P(可以看见P一部分),PP间距和P形态提示为窦性P。

图 6 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R4提前出现,其前有P'(和窦P形态不同),P'R间期0.24s,QRS呈左束支阻滞型,伴不代偿间歇,所 以是 房性早搏 。

图7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R5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相关P波, 伴完全代 偿间歇, 是 室性早搏 。

图2心电图分析:
基础心律为 窦性心律 , 标记的都是窦P。
R3后有P 漏传, 考虑二度房室阻滞。
R4呈室上性,联律间期为1.875s,其前后无相关P波(后有窦性P),考虑为 过缓的交界性逸搏 。
相关知识点:
一、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全部室上性激动受阻于左束支传导系统而不能下传心室或左束支传导速度比右束支慢84ms以上者,称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一)产生机制
1,左束支绝对不应期病理性持续延长占据了整个心动周期, 室上性激动受阻于左束支。
2,左束支传导延缓
生理情况下左束支比右束支提早激动10ms,在病理因素影响下,左束支比右束支晚除极45ms以上时,即可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
3,左束支损伤
如心肌缺血、损伤或梗死、心脏手术、射频消融术损伤了左束支系统,造成一过性或永久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二)诊断标准:
1,QRS时限≥120ms。
2,PR间期固定大于120ms。
3,I、avL、V5、V6呈宽大、切迹单向R波,左室壁激动时限(V5或V6) ≥50ms,V1、V2呈rS或QS型。
4,ST在V5、V6、I下降, T波双向或倒置。ST在V1-V3抬高及T波直立。
一、二度房室阻滞
部分室上性激动因阻滞而发生QRS波群群漏搏者,称为二度房室阻滞。在一次记录的心电图上,漏搏的QRS数目不超过室上性心搏的一半,属于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根据QRS漏搏之前有无PR间期递增现象,又分为I、II型。一般来说, II型比I型重。在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中,QRS漏搏次数越多,阻滞程度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