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患者被顶级医院延误,患者死亡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89岁。
简要病史:反复便血伴腹痛 4个月,出现弥漫性腹痛及之后的排便期间有晕厥先兆,因而被收入本院。近期有体重减轻。既往有冠心病、中度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青光眼;接受过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门诊用药包括缬更昔洛韦、辛伐他汀、胆钙化醇、米氮平、复合维生素、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以及洛哌丁胺、地芬诺酯和阿托品(按需用药)。对这些药物无不良反应。
患者30年前已戒烟,不饮酒,无不良嗜好。母亲患冠心病,父亲发生过一次卒中;无传染病或自身免疫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 36.1℃,心率 89次/分,血压 117/58 mmHg。心脏听诊发现胸骨左缘可闻及递增递减型杂音(2/6级)。腹部检查发现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腹胀,无反跳痛,未扪及肿物。直肠检查仅发现少数很小的外痔,未扪及肛裂或肿块,直肠张力略降低,且粪便为浅红色黏液稀便。外周动脉脉搏正常,无皮疹。其余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

血电解质、乳酸、胆红素、淀粉酶、脂肪酶、肌钙蛋白T水平正常,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其他检查结果见表1。粪便艰难梭菌毒素和志贺毒素检测结果为阴性,粪便中虫卵和寄生虫的检测结果也为阴性,溶组织内阿米巴抗体的检测结果也为阴性。采集粪便样本进行培养。
口服造影剂后进行的腹部和盆腔CT显示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憩室病,并伴有降结肠远端局灶性充血和肠壁增厚。主动脉和主动脉分支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并且有一个36 mm的肾下段主动脉瘤。


临床诊断:便血待查;肾下段主动脉瘤
治疗经过:
第一次住院:患者排出几次非血性稀便,腹痛减轻。医师开了口服环丙沙星和甲硝唑经验性治疗,患者于住院第3日出院。
第二次住院:2个月后,患者再次被收入本院,患者在之前有持续3周的进行性血便和弥漫性腹部绞痛。患者每日排便约5次,疼痛在排便前最严重。粪便中鲜红色血液的量越来越多。患者自诉无发热、厌食、恶心或呕吐。检查显示下腹部压痛,此外直肠穹隆内有成形的红褐色软便,愈创木脂试验阳性。
静脉注射和口服造影剂后进行的腹部和盆腔CT扫描显示,直肠和乙状结肠有长段环形肠壁增厚,降结肠远端有憩室病,无憩室炎。

患者开始接受口服环丙沙星和甲硝唑经验性治疗。在住院第2日,粪便核酸检测显示艰难梭菌毒素阳性;停用环丙沙星。患者开始口服万古霉素治疗,停用甲硝唑。在接下来3日,排便频率下降至每日2次,患者出院,出院后需完成2周的口服万古霉素治疗。
出院2周后,排便频率增加至每日4~6次,血便越来越多,但没有腹痛。万古霉素剂量增加。在接下来的1周,血便频率增加至每日8次,并伴有间歇性大便失禁。
患者第3次被收入本院。检查时,患者有轻度的双侧下腹部压痛。粪便愈创木脂试验阳性,艰难梭菌毒素阴性。粪便培养显示肠道菌群正常,无致病菌。
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显示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发红、充血、糜烂、脆弱,伴有自发性出血和假息肉。取病理活检

你会考虑什么疾病?为何第四次入院22天后患者死亡?
诊断在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