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与临床丨GGT检查临床思路


关注老蜗牛,学习不犯愁,各位DXYer萌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蜗牛。
今天我们唠点啥呢,我们这个系列的文章才刚刚开始,所以今天我们就继续整理分享《临床检验与诊断思路》中的内容。
今天到了GGT这里。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概述】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吸收、分泌和合成都是必需的。在哺乳动物中,GGT 的作用通常是将y-谷氨酰基转移至其他多肽或L-氨基酸。
GGT是在氨基酸吸收中参与γ-谷氨酰基循环的一个重要的酶。GGT有四种同工酶,正常时GGT3>GGT2>GGT1,约半数仅见 GGT3,肝实质病变时GGT1升高,肝外胆道病变时 GGT2升高,部分出现 GGT4。
GGT2在原发性肝癌早期(甚至在扫描尚未检出占位性病变,AFP低于400ug/L时)即出现,阳性率55%~90%,在 AFP 阴性的肝癌中阳性率达38%~84%,与 AFP联合诊断肝癌阳性率可达94.4%。GGT2在正常人和孕妇全部阴性,非癌肝病和肝外肿瘤时假阳性率低于5%。
GGT是一种膜结合酶,在细胞膜处含量最高,提示与分泌、吸收、合成等作用有关。据对各种哺乳动物研究,GGT在肾内含量最高,胰腺次之,肝脏又次之。但在胚胎期,肾脏内含量低,仅为成年动物的1/10或以下;肝脏则相反,胚胎期内GGT含量为成年期的30倍左右。在肝脏中分布在肝细胞的微粒体、细胆管、毛细血管等处,经胆道排出。根据脏器GGT同工酶的分析,肝胆汁及血液中的GGT具有同一性质,故血清GGT主要来源于肝脏。
GGT在体内分布较广,其含量活性强度依次为肾>胰>肝>脾。胚胎时GGT在肝脏中的合成率最高,出生后肾脏中活性最高,胰及肝脏只有肾脏的1/10~1/30,脾、小肠、脑中仅有少量存在,但肝癌和胎肝组织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如果肝脏合成量增加,出现“返祖现象”,血清GGT 明显升高时,应考虑肝脏可能有恶性疾病发生。
GGT可作为肝胆疾病的敏感试验,是胆道疾病最敏感的标志,在肝病时其应用价值相当于ALP,作为一个诊断试验,GGT主要用途限于ALP升高患者,除外骨病,骨病时GGT不升高。测定GGT mRNA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
临床上GGT在各种阻塞性黄疸、肝癌、酒精性肝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增高,故对肝脏、胆道疾病有很高的特异性。它是由于GGT向胆道排泄受阻,而向血中转移,或因慢性活动性病变时在受损的肝组织内生成增加等机制使其在血中增高。酶诱导剂如乙醇、苯妥英钠可诱发GGT合成增加,因此该酶特异性差。
【临床分析思路图】

参考资料
《临床检验与诊断思路》刘凤奎,刘贵建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