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分享篇!检验科穿刺失败后应急预案!
检验科静脉穿刺失败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应对在检验科工作中出现的静脉穿刺失败意外事件,加强科室工作人员的紧急处置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检验科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技术小组,负责静脉穿刺失败后的二次采血。 组长:师xx
组员:王、赵丶李、陈
三、各人员职责组长职责:负责指挥协调静脉穿刺失败后应急处置的全面工作。组员职责:负责患者情绪的安抚工作,精准进行二次采血。
四、静脉穿刺失败后应急预案 (一)穿刺人员: 立即拔针,安抚患者情绪,并向患者道歉。根据创口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处理方式:1、冷敷,血肿形成 24h 内,冷开水毛巾湿敷穿刺点周围肿胀处,每 3—5 分钟更换一次冷毛巾,共做30 分钟,冷敷使血管收缩,一方面减少血液的继续渗透,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控制局部炎症,坚强渗透部位的肿痛。2、热敷,皮下血肿形成 24h 后该用湿毛巾热敷,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血肿的吸收,主要控制水温,防止烫伤。)与患者沟通是否可以进行二次采血,并派出技术小组进行协助完成,采血人员根据检验项目是否可以进行末梢采血进行快速检测,给患者提供选择。(二)技术小组人员:安抚患者情绪,并向患者道歉。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精准采集。(三)如沟通无果,患者不同意二次采集,立即上报主管及科主任,主管及科主任再次沟通。在坚持不同意采血的情况下询问患者是否可以进行退费处理。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四)如科内无法处理,引起投诉事件,立即上报医务科,由院部评估事件。
五、分析及总结 分析静脉穿刺失败原因:1.采血人员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2.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的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进针角度应为 15°~20°,如果穿刺深,角度就大,反之,穿刺浅,角度则小,但角度过大或过小都易将血管穿破。3.进针时用力速度不当:在穿刺整个过程中,用力速度大小不同,各个组织的进针力量和进针速度掌握得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失败。4.扎止血带时间过长:患者肢体远端功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静脉不明显导致的穿刺失败。5.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在穿刺过程中,由于穿刺比较表浅,贴胶布、松止血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使针头左右摆动,穿刺失败导致血管破裂。6.患者因素:①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为失败,试图退出再进针,而局部已青紫。②脆性静脉采集时选择不直不显的血管盲目穿刺或针头过大,加之血管壁脆性增加以致血管破裂,造成失败。③幼儿不配合:血管细,幼儿害怕并扭动,给穿刺者造成一定的难度,加上操作者心情紧张,成功心切,以致失败。7.天气寒冷或发热寒战期的患者。四肢冰冷,末梢血管收缩致血管难找,有些即使看上去较粗的血管,由于末梢循环不良,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很慢或无回血,操作者误认为未进血管继续进针,使针头穿透血管壁而导致穿刺失败。8.物品因素:在选择止血带时要认真检查,对反复使用的止血带的弹性、粗细、长短是否适当。如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使管腔变小,针头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根据失败原因,科内组织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技术的学习,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技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