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不再只是辅助临床科室


楼主本人是检验医学毕业,目前三甲医院检验科在编,在职研究生在读,手上3篇文章在投 中文1篇 sci 2篇,就我自己的工作学习经验谈谈对检验的想法
在刚刚填大学志愿的时候其实楼主本人并不喜欢读医,高中在乡下流氓地痞特别多,所以当时励志当个警察,在家里人的劝说下终于改成了临床 麻醉 检验这样的格式填报了志愿,中间也没想过要转专业,大学基本都在玩。。
对于以上自己的经历楼主认为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状态,不少国内的985 211高校毕业的学生也都是这种状态,一种内心空虚,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人设存在,其实至今一旦我发现自己闲下来,这种感觉依然强烈。
落实第二年后,我在医院边上租了一间单身公寓,除了备战考研还紧接着备战第二年考编,虽然理学检验在本科阶段没学过生理病理内外科,但个人感觉这真的不影响,因为现在得考研考博有些很多很多“辅助工具”,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但我想告诉各位学弟学妹们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便外在的工具再多,都必须是要以努力为前提,课程也好,历年真题也好,都是只是给你提供走的道路,能不能走到终点还得靠自己。最后2017准备了3个月之后,最终成绩是307 (我考的是西综699) ,试卷太简单大家分数都很高所以复试没进也是在意料之中,但考研虽然没考上但对于我之后考编有了不小的帮助,在结束考研之后,又参加了卫生局统考,并以最终面试成绩第4的成绩成功考上编制。
这是我大学之后到正式工作之前的经历,说实话在这段时间里我从来没想过检验的社会地位跟整体形象,我觉得我也是读医的,看病开药只要我也去规培一下,我也会了,检验跟临床没有任何区别的感觉。
在我有了正式工作之后,我开始跟着科室里的前辈学习发论文sci,其实只是我这个闲不下来的一个特点,跟家里环境也有关系,楼主在这就不多说家里了,学习期间我自己想了个课题,是受到一篇文章的影响,内容是对结石患者的风险预测,其实现在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分析的热度依然在,甚至楼主觉得,只要这些统计学的方法不被推翻,风险预测,预后评估这块的内容就永远都是大家追求的热点,像现在的多元logistic回归等等
自己拟定一个方向之后就开始每天就在科室里疯狂收集数据,楼主发现,检验科的数据库不比临床科室海泰数据库,我们的是真的像excel表,一天检验科的数据积累量简直庞大,不在乎省级三甲医院每天的数据积累量。
同时,楼主还有去购买了sci写作课程与protocol写作,并且在后来我发现,sci其实并非只有 rct case report review等这些形式,还有letter to editor comment这些,只要是编辑看得上,都是可以有,并且这东西没有想象中的难,3分以下的文章在改成英文版之前,甚至在投国内核心期刊的时候都是给秒拒。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楼主发现,我们每天产生的数据中,其实很像我们刚挖出来的铁矿,我们需要收集有用的数据并进行反复筛选与分组之后,那这就是宝贝,对,这里就是楼主想要说的点,我们要的就是发现宝贝挖掘宝贝的方法跟头脑,在检验科工作的几年中楼主亲身体会到,检验科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出金矿的地方,只要有一对发现金子的眼睛跟提炼金子的双手,我们就可以从每天无数多的数据中挖掘出宝贵的东西,像我们主任说的,在检验科,回顾性的文章随手就可以来一篇。
说的有点过头了,虽然楼主自己现在做不到这一点,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这样做倒像是有点像搞IT,做数据挖掘的,但楼主这里强调的是,医学类涉及到的内容太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遵守,医学数据挖掘绝对不是外行能做的事。
也就是从这一点出发,检验绝对不再是辅助临床的科室,它具备自己的生命力,可以创造出自己科室的价值,而强大的检验人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检验跟临床的相关知识,同时应该具备对数据的一个挖掘跟勘测技能,我们不仅需要对我们的标本做检测,同时还需要对检测出的结果做总结跟回顾,这就是现今检验这个专业的魅力。
声明:本篇文章纯属手打,有个别错别字还请见谅
最后编辑于 2021-11-22 · 浏览 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