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区别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qiao777
    您的案例《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区别》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0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1-08-02 · 浏览 4150 · 来自 Android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9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定义

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是受精卵着床于宫角区域不同部位的两种不同妊娠状态。间质部妊娠(Interstitialectopic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间质部的一种输卵管妊娠,随妊娠进展子宫圆韧带往内侧移位。宫角妊娠(Angular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着床在正常子宫体腔一侧角,子宫体腔输卵管出口内侧的一种偏心性宫内妊娠,导致子宫不对称增大,子宫圆韧带往外侧移位。宫角妊娠这种偏心性宫内妊娠,其妊娠结局可足月活产,不属于异位妊娠范畴。

img


图1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着床部位示意图

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妊娠结局不同,临床处置原则迥异,及时明确诊断临床意义重大。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是一线的筛查诊断影像技术,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子宫冠状面及斜冠状面成像评估和 MRI是有重要价值的进一步检查方式。但有时凭影像技术不能可靠鉴别,腹腔镜被认为是确定妊娠部位的最终诊断手段。间质部妊娠误诊为宫角妊娠,宫角妊娠误诊为间质部妊娠案例文献有诸多报道,两者的超声鉴别诊断,有时是一种挑战。

临床及超声诊断标准

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标准:(1)腹痛伴有子宫不对称性增大;(2)直视下发现一侧子宫角膨大,伴有圆韧带外侧移位;(3)胎盘滞留在子宫角。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诊断(Jansen,Elliot,1981)。

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标准:(1)子宫体腔空虚;(2)孕囊或不均质包块距离宫腔外侧大于1cm;(3)包裹孕囊或不均质包块的肌层厚度小于5mm(Timor-Tritsch,1992)。该标准特异性为 88%–93%,敏感性为40%。


img


图2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声像图。经阴道超声旁矢状切面,示宫底外侧见一不均质包块(游标间),子宫体腔空虚。

“间质线征”(the interstitial line sign)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特异征象。所谓“间质线征”,指宫底横切面宫角区域,自子宫体腔外侧与孕囊或妊娠包块相连的线状高回声。“间质线征”特异性为 98%,敏感性为80%(Ackerman,1993)。


img


图3 间质线征示意图 M:子宫肌层,E:子宫内膜,GS:妊娠囊,箭头:“间质线”。

宫角妊娠这种妊娠状态,目前仍未被完全认知。这种偏心性宫内妊娠,没有超声能识别的具体解剖标示来做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妊娠囊着床越靠近子宫输卵管出口,预后越不好。

近年,加拿大学者提出了“包绕内膜”征(surrounding endometrium,SE)方法来诊断宫角妊娠。该方法认为,凡是着床在宫腔内的妊娠囊,其周围皆有绒毛膜和蛻膜包绕,而着床于宫角区域宫腔以外的间质部妊娠,孕囊周围没有子宫内膜(蛻膜)包绕(Allison Grant,2017)。


img


图4 宫角部妊娠SE阳性。


img


图5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SE阴性。

一例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的启示

29岁女性患者,停经45天,验孕棒自测妊娠试验阳性,无不适,要求常规盆腔超声检查。经腹盆腔超声检查所见: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可见最厚约7mm的无回声带;右侧宫角区域见一个22mmx20mmx22mm的妊娠囊,其内见长约4mm的胚芽,可见胎心搏动;妊娠囊包绕肌层厚约4mm,距宫内膜右侧外缘约6mm;子宫直肠可见无回声,最深约8mm。超声提示:异位妊娠,胚胎存活,如孕6+周(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可能)。


img


图 6 经腹宫底部稍偏右侧横切面示:宫角区域见一妊娠囊,距宫内膜右侧外缘8mm,内膜腔见少许积液。


img


图 7 经腹偏右侧旁矢状切面示:宫角区域见一妊娠囊,内见胚芽见胎心搏动;妊娠囊距宫内膜腔6mm,内膜腔见少许积液。

一小时后,于本院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见右侧输卵管间质部膨大约20mmx20mmx20mm。腹腔检查提示: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切除+右侧输卵管吻合术。术后诊断: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img


图8 腹腔镜下见右侧输卵管间质膨大约20mmx20mmx20mm。

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毋容置疑经阴道超声较经腹超声更有优势。该病例宫腔少量积液的存在,提供了更好的宫腔内膜与子宫肌层超声对比分辨率,即便经腹超声亦可清晰辨别妊娠囊与宫内膜腔的相互关系,从而明确诊断。由此,试想:在无法运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和MRI鉴别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时,宫腔生理盐水灌注超声造影(salineinfusion sonohysterography,SIS)是否可以解决问题?

于是赶紧进PubMed,运气不错还真检索到一篇台湾学者的有关文献。

一种鉴别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的新方法

台湾学者廖迟原(音译)于2018年,报道运用SIS分别诊断一例间质部妊娠和一例宫角妊娠。


img


图9 36岁左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女性患者,灰阶超声矢状切面示:妊娠囊(长箭头示)紧邻宫内膜腔(短箭头示)外缘,内膜腔内见无回声液体。


img


图10 用彩线描绘后示图:妊娠囊(长箭头示)紧邻宫内膜腔(短箭头示)外缘,内膜腔内见无回声液体。


img


图11 21岁宫角妊娠女性患者。灰阶超声右旁矢状切面示:右侧宫角区域见妊娠囊,包绕妊娠囊肌层厚度2.2mm。



img


图12 SIS造影后右旁矢状切面示:妊娠囊位于宫腔内,周围环绕无回声,包绕肌层最薄处2.2mm。宫角妊娠诊断明确。

关于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的几点认识

  • 包绕妊娠囊肌层厚度,不是鉴别两者的可靠指标。 AllisonGrant等44例间质部妊娠和宫角妊娠回顾分析,包绕肌层厚度小于5mm,出现于96% 的间质部妊娠病例,同时也出现于50%的宫角妊娠病例。
  • 妊娠囊与宫内膜腔关系的明确,妊娠囊位于内膜腔内还是外,是两者鉴别诊断的最可靠依据。
  • 宫角妊娠尚处未清楚认知阶段,可能并不像文献报告的那么少见或罕见。因为囊胚着床于内膜腔宫角不同部位,虽胎盘位置不会移行,但妊娠囊及胚胎(或胎儿)可往宫腔中央部位生长,导致子宫形态不对称膨大并不明显,相应并发症的风险减低,多有较好的妊娠结局,从而未得到诊断。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15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