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旋后牵引法治疗尺桡骨中段骨折之十五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5岁
简要病史:跌倒致右前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我院,拍片诊断为右尺桡骨折中段骨折,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要求保守治疗。
临床诊断:右尺桡骨中段骨折
治疗经过:患者在我院门诊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但治疗5天后复查骨折移位,治疗13天后移位加大,就诊于我处,行杨氏旋后牵引法进行复位,小夹板配合棉垫固定治疗,经治病情痊愈。
伤后拍片情况如下:




门诊予以手法复位,前臂中立位小夹板外固定,拍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这样就皆大欢喜了吗?其实这只是保守治疗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复位好还需要维持好。


门诊医师很谨慎,治疗三天后拍片复查骨折仍然对位对线良好。这可以放心了吧?


伤后五天拍片复查示正位桡骨近折端向尺侧移位。所以我们在保守治疗骨折时,即使骨折当时对位对线良好,也依然一定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反复交代有骨折再移位可能,取得理解,避免纠纷。


门诊医师想把位置调整好一点,但调整后复查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情况确实也很难调整到位。这种对位情况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继续维持。


伤后13天拍片复查示骨折不但正位再次移位,侧位也显示断端错位。

这是门诊医师固定的外观照,采用的是前臂中立位屈肘九十度固定,虽然肘后采用了绷带缠绕限制了肘关节部分屈伸功能,但还是存在至少三十度左右的活动空间,孩子也比较调皮,考虑这两个也是骨折再移位的因素之一。

采用杨氏旋后牵引法复位,小夹板配合直角托板外固定患肢于屈肘九十度前臂旋后位。


拍片复查侧位移位纠正,正位桡骨近折端依然向尺侧移位,我们认为这种对位情况可以接受,跟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取得理解,继续保守治疗。


伤后一个月复查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同前,见明显骨痂生长。拆除直角托板,指导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小夹板继续固定保护两周。




伤后一个半月拆除夹板,患肢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满意。


伤后半年余随访拍片示骨折愈合良好并塑形。






患肢肘、腕关节屈伸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恢复正常。